发布于:2023-11-10
原创

浙大四院王凯教授团队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和浙江省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

2022 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年报数据,让我们看到了可喜的变化,2017 年—2021 年,我国肺癌死亡率明显下降,从 55.7/10 万人下降到 52.8/10 万人,浙江省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达到 32%,大幅度领先全国平均水平 21.7%。这些离不开肺癌精准诊疗水平和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更离不开临床科研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

浙大四院王凯教授团队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颁奖现场

11 月 10 日,在全省创新深化大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肺癌中心王凯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负责的「肺癌精准诊疗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科研成果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该项目在解析肺癌重要致病调控机制和靶点、肺癌早期规范化诊疗及诊疗新策略研究上取得诸多原创性成果。

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为王凯教授颁奖。接过沉甸甸的荣誉证书,王凯教授表示,这是对各研究单位和包括临床医生、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在内的团队成员集体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共同努力的巨大鼓舞,也是对浙大四院肺癌中心在肺癌精准诊治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效的肯定。

「早期诊断不足、发病和耐药机制不清、治疗策略不佳是肺癌诊治的难题,这些是医疗卫生领域迫切解决的问题,更是我们要攻关的目标。」作为一名呼吸科专家,王凯教授深知,肺癌诊治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

王凯教授团队深耕肺癌精准诊疗相关研究十余年,带领浙大四院肺癌中心,与全国多家知名医院开展联合攻关。

浙大四院王凯教授团队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团队致力于肺癌精准诊疗技术研究,阐明了调控肺癌发生发展的多个关键靶点如 ROS1 的人群突变状况和致病机理,揭示了肺癌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分子(NDRG1、PDLIM5 等)及肿瘤微环境免疫调控机制,创建了肺癌早诊预警及评估系列模型,发明了肺癌早筛试剂盒,联合全国多家单位制定了《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等诊疗规范,牵头全国多中心新药临床注册研究,优化了针对 EGFR 突变、EML4-ALK、ROS1 重排患者肺癌治疗方案,提出了肺癌精准诊疗的新策略,成果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极大提升了肺癌综合诊疗水平。

浙大四院王凯教授团队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建立肺癌早诊预警及评估体系

随着体检观念的提高,人群中「肺结节」发现数越来越高。肺结节会不会癌变,需不需要提前手术,这些成了大众关心的问题。

「对于小于 3 cm 的肺结节,我们明确制定判定标准,根据大小、位置、形态以及患者的年龄、高危因素、生物标记等等,建立了肺结节诊疗模型,帮助医生去判断肺结节的恶性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手术。」同时针对纵膈淋巴转移的肺癌诊断难题,研究团队根据临床特征建立肺癌纵膈淋巴结转移评估模型,实现肿瘤精准分期,帮助医生科学决策患者的治疗方案。据临床数据分析比较,该模型的诊断结果与 PET-CT 诊断结果非常接近,较国外模型准确率明显提高。

浙大四院王凯教授团队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浙大四院王凯教授团队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浙大四院王凯教授团队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浙大四院移动肺科医院 

王凯教授介绍,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筛查工具,可以有效帮助高危人群提前发现肺癌。因此,浙大四院牵头成立「移动肺科医院」,连续 3 年累计为省内外近 3 万名高危群众开展公益筛查,提高肺癌的早诊率。

一辆装载了 CT 的移动大巴车走进偏远地区,依靠 5 G 技术配备智慧医院系统,所有的检查和数据都可以实时传输和保存,使得老百姓拥有走进「移动医院」的真实体验。该项目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字健康典型案例,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示范效应,被多地「复制」推广。

此外,团队发明的肺癌早筛监测试剂盒,通过痰液检测辅助高危人群更为便捷地实现诊断,已经获得国家批准并且在临床推广应用。

针对肺癌临床治疗不佳、预测指标缺乏问题,团队建立肺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抗血管治疗、化疗等疗效预后分子评估模型,指导临床诊疗。

揭示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靶点及致病机制,提出治疗新技术

浙大四院王凯教授团队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免疫治疗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容易耐药,如何通过改善肿瘤微环境和免疫细胞活性提高免疫治疗疗效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王凯教授表示,精准「狙击」肺癌进展的关键分子,能够帮助临床确定有效的干预策略。团队通过对肺癌的关键靶点的研究,阐明了抑制 NK 细胞功能活化的关键分子和通路,同时发现细胞因子 IL-15 可以激活硫氧还蛋白系统恢复 NK 细胞活性,从而提高免疫治疗疗效。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应用今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最新 mRNA 技术研发出了新型免疫治疗药物,并将进入临床试验。

「把研究成果运用到临床诊疗中会给病人带来获益,特别是在精准诊疗上做到有靶打靶,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减少不该有的毒副作用。」浙大一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周建娅是团队主要成员,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建立、优化肺癌的临床治疗方案。

她说,如何为晚期肺癌患者制定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一直以来是难题。这些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是团队努力的方向。

为此,团队提出了肺癌精准治疗的新技术和治疗新方案,牵头全国多中心新药注册临床研究,优化了对 EGFR、EML4-ALK、ROS1 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较现有药物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创建智能药物运输系统

提高耐药肿瘤的治疗效果

浙大四院王凯教授团队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浙大四院王凯教授团队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为克服肿瘤耐药,团队设计了智能载药递送体系,利用递送载体向肿瘤内输送药物,诱导肿瘤细胞类凋亡,提高耐药肿瘤的高效治疗。

团队构建了巨噬细胞介导的主动肿瘤靶向性纳米药物运输系统,利用巨噬细胞吞噬和归巢能力,实现化疗药物深层穿透和主动肿瘤特异性靶向递送。

「目前,在实验阶段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能够改变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情况。我们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广泛和有前景的应用。」

浙大四院王凯教授团队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历经十余年的探索,王凯教授团队建立完善的肺癌精准诊治产学研创新体系,实现从基础到临床,从理论到产品的有效转化,获得若干关键技术、产品、指南实现临床应用,显著降低我国和浙江省的肺癌死亡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未来,团队还将继续探究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分子,发现肺癌关键耐药机制,开展新型药物和诊疗策略的研究,持续提高我国肺癌综合诊治水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与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

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

已形成集医教研一体的国际医学中心

紧抓医学发展机遇围绕国家战略需要、聚焦人民健康需求

持续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转化

为健康中国不懈奋斗!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