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10-31
原创

郑大三附院案例:「困难气道」险象生,超声引导助力康复

李女士(化名)今年 54 岁,2023 年 8 月份,由于骨折,准备手术治疗,术前麻醉诱导后,出现紧急情况:因「困难气道」无法进行正常气管插管,导致窒息,险些丧命。手术因此被迫取消,不得不转为骨折保守治疗。

近日,李女士因为妇科疾病需做宫腔镜手术,来到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然而,之前的经历让李女士对麻醉充满了恐惧。

01 病情复杂,一波三折

妇一科赵艳艳医生立即安排患者前往麻醉科门诊进行系统的麻醉评估。经过麻醉科主任医师李黎的详细会诊,发现患者不仅存在小下颌、斜颈、颈短、颈部活动受限等典型的「困难气道」特征外,还患有高血压、脑出血、冠心病及垂体瘤病史,病情极为复杂,实施全麻风险巨大,因此建议在椎管内麻醉下手术治疗。麻醉科副主任魏晓永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主麻医生进行查房会诊。

然而,李女士身高 156 cm,体重 94 kg,体重指数高达 38(正常值 19-25)属于严重肥胖,存在轻度脊椎侧弯,且由于骨折未完全愈合,椎管内麻醉体位配合度差,存在定位穿刺困难、反复多次穿刺带来并发症,甚至椎管内麻醉失败的风险。

虽然宫腔镜手术是微创、短时的小手术,但如果不麻醉或者局麻下手术,可能因手术刺激,麻醉不完善导致患者应激反应,可能再次出现心脑血管危象的巨大风险。

常规椎管内麻醉失败患者可进行全身麻醉进行补救,而对于李女士而言,必须做到椎管内穿刺万无一失。

李女士在术前一天打了退堂鼓,想放弃手术治疗。在妇一科主任封全灵的耐心劝导下,李女士终于鼓足勇气,决定克服内心恐惧,和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一起接受挑战。为此,魏晓永制定了详细的麻醉计划,并建议对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02 配合默契,顺利手术

手术当天,在患者体位配合有限的条件下,由副主任医师刘博对患者实施了超声实时引导下腰硬联合麻醉,在副主任医师顾士敏的默契配合下,麻醉过程顺利,见到脑脊液成功外流(腰麻成功的标志)的那一刻,大家悬在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刘博又对李女士进行了硬膜外置管,以确保麻醉效果。

郑大三附院案例:「困难气道」险象生,超声引导助力康复

手术开始,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手术由封全灵主刀,不到一个小时就顺利结束了。出院时,李女士感慨,在经历了上次的险境后,麻醉对她来说一直是挥之不去的噩梦,而这次麻醉手术过程安全舒适,使她彻底摆脱了困扰多日的妇科疾病,感谢三附院医生们的精心治疗。

妇幼健康科普

1. 麻醉方法有哪些?

麻醉可分为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及局部麻醉。其中全身麻醉及椎管内麻醉都需要专业的麻醉医生实施,局部麻醉适合于浅表、创伤小的手术,由手术医生实施,麻醉效果仅限于局部。

根据手术需求,目前最常用的麻醉方式多为全身麻醉,通过静脉麻醉药或者吸入麻醉药对患者实施麻醉,使用镇痛、镇静、肌肉松弛剂使患者自主呼吸消失,通过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实现机械通气。

郑大三附院分娩镇痛及大多数剖宫产手术均首选择椎管内麻醉,就是通常人们口头语中的「半身麻醉」,通过将穿刺针置入到相关脊柱椎间隙,把药物注入椎管内,阻滞脊神经根,从而产生该神经根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的作用。

根据药物注入位置不同,椎管内麻醉可分为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骶管麻醉。而本例患者麻醉医生为李女士实施的麻醉即为腰硬联合麻醉,属于椎管内麻醉的范畴。

2. 什么是困难气道?

困难气道是指具有五年以上临床麻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在面罩通气时遇到了困难,或气管插管时遇到了困难,或者两者兼有的一种临床情况。而只要存在困难面罩通气,无论是否合并困难气管插管,均属于紧急气道,病人极易陷入缺氧窒息的紧急状态,随时可能危及生命。患者因解剖原因如李女士特殊的小下颌、颈短、颈部活动受限,都属于困难气道的特征。李女士既往麻醉发生了困难气管插管而终止手术已高度提示存在困难气道的风险,因此全身麻醉存在极高风险,应准备相关紧急预案。

3. 什么是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

传统的椎管内麻醉一般通过体表解剖标志确定棘突间隙骨性标志,依赖麻醉医生的「手感」经验确定穿刺点位置。而在一些特殊病人,如肥胖患者、背部水肿或有异常解剖(脊柱侧弯、椎板切除术后或装有脊椎辅助设备)的患者而言,触摸定位困难,通过使用超声可以清晰地行椎管结构成像。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可显著提高麻醉精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及提高患者安全。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