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10-25
原创

高博上海闸新中医结合医院第 500 例移植出仓!

造血干细胞移植 500 例特辑

39 岁的张先生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已有 12 年之久,期间历经三次复发、十多次化疗及放疗,张先生饱受病痛之苦却从未放弃寻求治愈的希望。2023 年 6 月,张先生来到高博上海闸新医院,医疗团队为其制定全新的化疗方案。为了达到长期缓解、并减少复发的可能,张先生于今年 10 月在高博上海闸新中医结合医院移植病区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突破重重难关、成功出仓,并成为高博医学(血液病)上海研究中心(上海闸新医院/上海力泉医院)第 500 例移植顺利出仓的患者。

高博上海闸新中医结合医院第 500 例移植出仓!

500,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从 2020 年收治的第一例移植患者到今天的 500 例,来自全国各地 500 位患者在这里重获新生,500 个家庭在这里收获希望、重展笑容。

高博上海闸新中医结合医院第 500 例移植出仓!
高博上海闸新中医结合医院第 500 例移植出仓!
高博上海闸新中医结合医院第 500 例移植出仓!

三年多,500 例移植

2019 年底,王椿教授选择高博医学(血液病)上海研究中心(上海闸新医院/上海力泉医院)作为退休后的新起点,在这里,他带领三甲医院医护技团队主持医疗与临床工作,以血液科为特色专科,以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肿瘤为主攻方向,作为上海公立医院的有益补充,共同为血液病患者构筑治疗防线。

在王椿教授的带领下、医护技团队共同的努力下,高博上海闸新医院、上海力泉医院两家院区共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 500 余例,突破了全新的高度、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医院的整体实力和声誉不断提升,从「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登记」排名的数据来看,从 2020 年排名 58 位,到 2022 年提升至 26 名,仅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在过去两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通过移植完成治疗的患者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卵黄囊瘤。除了治疗的病种非常全面,年龄大的患者在这里也得到了有效治疗,这些移植患者中 50-59 岁的患者比例在 30%,大于等于 60 岁的老年患者比例有近 20%,其中年龄最大的移植患者突破 74 岁。

作为上海瑞金血液病医联体成员,中心专门建立了转诊患者移植后管理病房,携手医联体成员单位合作开展临床研究,开启长三角跨省合作,致力于更好地为血液肿瘤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攻坚克难、勇探禁区

早在加入高博医疗集团之前,耕耘血液科领域三十余载的王椿教授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特别是在老年人移植、血液病抗感染等专业领域具备丰富的经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获得国内外学术界高度认可与赞誉。王椿教授从不畏惧挑战,他认为:医生只有不给自己设限、不断挑战疑难才能突破禁区、推动医学的发展与进步。

三年来,突破与创新从未止步。

1、挑战未缓解移植

在原发病未缓解的情况下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拯救性治疗,比如难治性白血病,通常要等患者完全缓解后才能做移植,但有一部分患者始终缓解不了,如果再不做移植,患者只能等待死亡,怎么办?王椿教授的办法是强做移植。「我们在不缓解的患者强做移植方面做了探索,现在成功率可以达到 50%」。

2、突破年龄禁区:高龄患者一直是国内各骨髓移植中心的禁区,患者最大年龄多数只做到 55 岁。早在 2017 年,王椿教授团队在全国率先为一位 67 岁患者做了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打破了「年龄禁区」。2020 年 12 月,高博上海闸新医院成功为 71 岁血管免疫母 T 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022 年 9 月,74 岁高龄浆细胞白血病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成功标志着王椿教授团队再次突破造血干细胞移植「年龄禁区」,为老年血液病患者创造了治愈的可能。

王椿教授表示:「国内大部分中心移植年龄在 60 岁以下,但在我们中心,60 岁以上的移植病例占到近 20%,这个比例是很高的」。

3、突破难治性血液肿瘤移植治疗

王椿教授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纤维化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团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改良预处理方案。

针对难治性外周 T 细胞淋巴瘤移植患者,团队采用了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的改良预处理方案,使患者的 2 年总生存率达到近 70%,而国内平均水平仅 30%~40%,国外同期报道的水平为 41%。近期,团队于国内核心期刊《中华血液学杂志》发表「TBI+rATG 为基础的联合预处理方案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化疗耐药进展期外周 T 细胞淋巴瘤 11 例」。

供者特异性 HLA 抗体(DSA)被认为是供者细胞成功植入的一个重要障碍,与移植排斥、植入失败密切相关,常常被列为移植禁忌。团队以创新的强化免疫清除预处理方案,为 DSA 强阳患者实现移植后干细胞顺利植入、恢复造血重建。近期,该项研究成果「增加强度预处理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10 例 HLA 供者特异性抗体 (DSA) 强阳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观察」发表于《中华血液学杂志》。

此外,王椿教授团队对移植后复发进行了重点攻关。团队在国内最早建立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嵌合状态监测技术,就是在患者做完移植手术以后,用科学的手段监测植入细胞的百分比,确保在复发之前,通过观察细胞数量百分比来及时采取干预手段,进行药物调整,从而有效降低移植后的复发率。这一技术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个关键技术的应用,使王椿教授团队的移植成功率达到了 60%。

立足学术、聚焦创新

高博医学(血液病)上海研究中心(上海闸新医院/上海力泉医院)自成立以来,与上海及全国的血液领域专家进行密切、广泛的学术交流。定期举办「上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高峰论坛」、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培训班,并搭建「云端互联·共探疑难」疑难病例讨论云交流平台,累计 1500 余人次来自全国各地的血液科医生进行学习和交流活动,就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问题进行热烈的学术探讨。

王椿教授介绍:「为了让周边医院了解高博医学的实力与优势,近年来,我们通过专业培训与学术交流,积极助力国内基层医疗机构的规范化诊疗水平及医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我们倾囊相授血液领域关键技术诊疗规范化体系的搭建和落地,助力周边基层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

除了规范化临床诊断和治疗外,中心始终致力于探索血液病疑难的领域,拓展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自成立以来,已在国际、国内知名核心期刊发表多篇专业学术论文,其中 2 篇 SCI 文章,累计影响因子 18 分,中华血液学杂志 3 篇,临床血液学杂志 2 篇。研究领域涵盖了血液病患者真菌和细菌感染的防治策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诱导杀伤白血病的机制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供受者嵌合状态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T 细胞淋巴瘤、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HLA 供者特异性抗体 (DSA) 强阳性血液病患者等多个方向。

团队寄语

高博上海闸新/力泉医院的骨干医护成员均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他们怀揣同一个理想与愿景,离开了自己工作多年的地方,相继跟随王椿教授,作为创业者加入了这个新集体。他们的这份勇气来源于,一致看重了医院坚持「以患者需求至上」的决心,这正好契合了他们共同的心愿——做一名专注于治病救人的临床医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无数个日夜他们始终奋斗在临床一线,与患者及家属并肩作战!

高博上海闸新中医结合医院第 500 例移植出仓!

「在移植前,我们会对患者的疾病状态、体能状态、脏器功能、心理状态、合并症等多方面进行一个综合评估。然后,在设计预处理方案时,我们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个性化的设计,选用最合适的药物、最合适的剂量,把患者的移植风险降到最低。尽管再难,我们也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医生,相信医学,一定能够走出阴霾,重获新生。」

——高博医学(血液病)上海研究中心(上海闸新医院/上海力泉医院)医疗总监朱骏

「血液病患者的康复之路艰难又漫长, 一句'勇敢面对,积极治疗'的背后是患者和家属的咬牙坚持和度日如年。生命如此无常,你们都是勇敢的战士!我们会一直在你们的身旁,一路陪伴。愿热爱生活的你们,能穿越命运的漩涡,未来的路,温暖顺遂!」

——高博医学(血液病)上海研究中心(上海闸新医院/上海力泉医院)移植中心主任赵初娴

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永恒的话题,希望每一个患者都能坚强地配合医生,度过最困难的时期,获得新生。移植的道路很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为了获得新生要加油。

——高博医学(血液病)上海研究中心(上海闸新医院/上海力泉医院)移植医生刘慧霞

2019 年我加入了高博上海闸新医院,与科室和医院共成长,点滴过往,皆为馈赠!在历练中成长,发展中壮大。我们未必光芒万丈,但终始温暖有光。医心向阳,不惧风雨,砥砺前行!我们不仅仅是医生,更是患者的支持者和战友,共同打败病魔、治愈疾病,重拾自信和幸福!

——高博上海闸新医院五病区医生陈鸿林

因为信任,所以全力以赴;因为担当,所以恪尽职守!跟着闸新成长的 3 年,完成了从学校到医院、从书本到临床的转换。3 年间,遇到疑难危重病例时的棘手,患者诊断治疗上的困惑,都有专业负责的老师们解答指导,这些经验对于一个青年医生的临床积累至关重要。治病救人是使命也是初心,将继续在学习与实践中精进医术,救治更多患者!

——高博上海闸新医院四病区医生施雁词

承担重任

高博上海闸新中医结合医院第 500 例移植出仓!

自 2020 年 1 月立院至今,中心始终秉承「患者需求至上「的理念,不断加速推动临床诊疗和技术创新的全面布局,并以血液病患者未被满足的诊疗需求为出发点,聚焦突破血液病的难点,切实承担重任。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