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8-28
原创

重庆松山医院 ICU 用「趴着睡」方式,挽救重症肺炎患者

近日,重庆松山医院重症医学科熊建琼主任团队成功救治一名重症肺炎、I 型呼吸衰竭的中年男子,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以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采用独特的「趴着睡」的机械辅助通气方式,让重症肺炎患者更快恢复了自主呼吸。

重症肺炎急诊入院,呼吸衰竭生命垂危

生命守护,全力以赴,多措并举。打好每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趴着是为了更快地站起来,让生命之光重新绽放。

呼吸是延续生命的关键,更是生命的重要关口。重症医学科以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成功救治重症肺炎患者并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赞誉。

近日,42 岁的孙先生因「重症肺炎、I 型呼吸衰竭」由急诊科携面罩接氧气瓶吸氧,平车送入重症医学科,入科后立即予以高流量氧疗、抗感染等治疗。

重庆松山医院 ICU 用「趴着睡」方式,挽救重症肺炎患者
孙先生因重症肺炎、I 型呼吸衰竭入住 ICU

14 天全力以赴,悉心救治

进入 ICU 第 2 天,孙先生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SpO2 88%),情况危急,生命垂危。熊建琼主任高度重视,带领团队亲自制定抢救方案,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并实施俯卧位机械通气以促进氧合功能改善。

经过 6 天高度紧张的悉心救治,孙先生终于意识逐渐清醒,但出现烦躁不安。护士于床旁给予心理疏导,孙先生情绪趋于平稳。

在 ICU 的第 9 天,熊建琼主任团队综合评估孙先生病情后,成功停用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导管。护士开始协助患者床旁坐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重庆松山医院 ICU 用「趴着睡」方式,挽救重症肺炎患者
医护人员协助孙先生床旁训练

在 ICU 的第 12 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健康宣教,并指导其进行相应功能锻炼活动。

在 ICU 的第 14 天,孙先生痊愈出院。

重庆松山医院 ICU 用「趴着睡」方式,挽救重症肺炎患者
孙先生治疗前后 X 片影像对比图
重庆松山医院 ICU 用「趴着睡」方式,挽救重症肺炎患者
孙先生治疗前后氧合指数对比图

呼吸衰竭为什么「趴着睡」?

重症医学科熊建琼主任告诉我们,「趴着睡」在医学中叫做「俯卧位机械通气」,常用于治疗中重度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英文缩写 ARDS)。其通过将病人置于俯卧位,调节气体在肺部腹侧和背侧之间的分布,进而优化肺通气血流比,从而改善氧合功能,同时对高碳酸血症的降低、右心功能改善均有帮助,有利于通气过程中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实施。

俯卧位机械通气的好处

俯卧位机械通气的目的是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来改善氧合和通气。对于患者来说,有以下好处:

  • 改善氧合:俯卧位可改善背部肺区的通气和氧合,尤其对于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呼吸衰竭的患者效果显著。
  • 减少肺损伤:俯卧位可减少背部肺区的塌陷和肺泡萎陷,降低肺损伤的风险。
  • 提高分泌物排出:俯卧位可改善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减少肺部感染和肺炎的风险。
  • 降低气压损伤:俯卧位可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氧合状况,从而有助于降低对高气压机械通气的需求,减少气压相关的肺损伤风险。

但俯卧位机械通气也存在一些限制和风险。熊建琼主任提醒广大市民,俯卧位机械通气一定要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医护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氧饱和度等,必要时随访动脉血气,并且注意呼吸力学变化,每半小时更换患者头面部、手臂姿势等,严密观察患者俯卧位受压部位有无压疮,及各种管道有无滑脱移位等情况发生,以确保患者救治安全。

参考文献:

[1] 高景利. 李晓岚. 赵宏艳. 闫秀纵. 马宇杰. 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较研究 [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5,8(04):66-69.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