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8-28
原创

救命!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怎么办?

最近,浙大四院输血科在浙中地区首次开展基因配型血小板输注。

1 个月前,56 岁的毛女士因为尤文肉瘤侵犯骨髓,导致骨髓功能严重抑制,血液三系严重减低。毛女士身上的肿瘤多发转移,急需化疗,然而她的血小板抗体阳性,多次常规血小板输注均无效,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化疗治疗。

面对患者家属的求助,输血科夏肖萍主任果断决定采用基因配型血小板输注,联合浙江省血液中心和义乌市中心血站,成功给患者进行基因配型血小板输注。

基因配型血小板输注后效果明显,毛女士的血小板数量从 10*109/L 升高到 89*109/L,解决了后续化疗的燃眉之急。

救命!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怎么办?

什么是血小板输注无效?

在了解什么是「血小板输注无效」之前,先科普一下什么是「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是血液里面的一种血液成分,它是体内最小的血细胞,发挥着重要的凝血、止血、修补破损血管的作用。

血小板输注是通过外源性输注血小板,预防和治疗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从而达到止血目的。大部分患者血小板输注后,血小板计数或功能可明显改善,达到预防出血或止血目的。

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refractoriness,简称 PTR)则是指患者在连续两次接受足够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仍处于无反应状态,即: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改善;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增高,有时反而会下降;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很短;CCI 和 PPR 未能达标等。

血小板输注无效是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尤其是输血依赖性患者的常见现象,可导致患者的出血风险增加,血小板需求和医疗费用支出增加,浪费血液资源,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

血小板输注无效主要由非免疫性因素和免疫性因素引起。非免疫性因素有出血、感染、脾亢等,免疫性因素有自身抗体、同种异体抗体等的影响。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福音,基因配型血小板输注

血液有不同类型,在输血前需要配型,否则有可能出现排异反应,甚至发生危险。

大家熟知的血型一般是 ABO 血型和 Rh 阴性血(俗称的「熊猫血」)。红细胞配型主要有 ABO 和 Rh 系统血型配型。而血小板表面存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简称 HLA)、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antigen,简称 HPA)等多个血型抗原系统。

因此在血小板配型中,除了 ABO 血型配型外,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还可能需要进行 HLA 和 HPA 的配型。

HLA 及 HPA 均是复杂的抗原系统,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因接触同种异型的 HLA、HPA 抗原的机会越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种类和数量也就越多,产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概率也越高。

血小板的基因配型能解决绝大部分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无效输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人类血小板抗原(HPA)基因型配合技术是目前解决供受者间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最可靠的方法。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