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8-10
原创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专家:「甜蜜」致盲眼病要警惕

李女士(化名)今年 46 岁,年纪不大,却不得不面对右眼永远失明的现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合并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到我们这里时,已属『晚期』,作为医生,我们会竭尽全力帮助她,但还是深感无力,因为复明的机会太小。」谈及此事,浙江省眼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眼底病临床中心高玲主任医师唏嘘不已。但她还是想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警示更多麻痹大意的患者。

错失两次补救机会,患者右眼只剩光感

一年前,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李女士总感觉眼前被东西遮挡。在当地医院眼科就诊后,李女士被告知是糖尿病引起的眼底视网膜病变,需要进一步观察及治疗。一听「糖尿病」三个字,李女士赶紧挂了内分泌科,并开始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但她却将眼科医生的提醒抛在了脑后,一直没有对症检查和治疗。直到一周前,李女士视力显著下降,严重影响生活,才来浙江省眼科医院杭州院区就诊。

「来得太晚了,几乎只剩光感。」经过细致的检查后,高玲发现,患者的虹膜以及眼底视网膜上的新生血管像是藤蔓一样无序生长,血管长到了房角,把眼睛里的「排水孔」给堵住了,引起高眼压导致青光眼。

右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缺血综合征、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一连串专业的名词让李女士不知所措。「因为麻痹大意,错失了两次治疗机会,实在是太遗憾了。」高玲一语道破。

而后,医生对李女士进行了右眼玻璃体腔注射抗 VEGF 治疗,双眼视网膜激光光凝,尽量降低眼压,并监测眼压变化。抗 VEGF 治疗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视网膜和虹膜新生血管快速收缩,迅速控制出血,为进一步的激光治疗和抗青光眼治疗创造条件。而视网膜光凝是为了促进已经形成的新生血管萎缩,避免进一步的玻璃体大出血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导致不可治失明的结局。

高玲表示,糖尿病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情复杂,治疗极为困难,视力很难恢复,被称为难治性青光眼。

糖尿病原来是个视力「小偷」,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事实上,糖尿病不仅仅是血糖升高,还会影响心脏、肾脏、神经系统等多个重要脏器,对眼睛的危害极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就是其中一种。

「糖网」的发病原因是高血糖影响了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功能,引起视网膜的水肿、渗出甚至是出血,严重者会出现大量新生血管,引起视网膜增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从而导致视力迅速下降甚至失明。

目前,抗 VEGF 眼内注射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有效手段,如果糖友们能在疾病早期适时救治,可以有效地延缓视力丢失甚至改善部分患者的视力。眼底激光则是防止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有效方法,虽然说这是一种「弃车保帅」的策略,但其目的是稳定病变,可有效防止发展到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增殖、大出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

由于糖尿病是慢性病,早期无明显不适症状,特别是 2 型糖尿病,更容易贻误诊断。一旦确诊糖尿病,即应警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高玲建议,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高玲主任医师强调。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