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7-27
原创

40 岁以上人群建议做肠镜,有腹痛、便血的更要查

消化内科门诊时常会遇到曾经出现过腹痛、便血、排便异常等症状,但因为当时忙碌的生活或是对肠镜检查的回避让一部分人对内镜检查和治疗一拖再拖,最后等病人再次走进医院时,需要面对:「它癌变了吗?」的巨大身心压力。

「由于肠息肉比较隐匿,在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不及时干预就会有很大的癌变风险。肠镜是检查身体状况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不仅能及时发现肠息肉,对于早期病变的发现和小病灶的切除也有着重要意义。」天佑医院消化内科李明峰主任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肠息肉及肠道疾病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四十岁以后的人,就算身体没有不舒服,也要定期做肠镜检查。李明峰主任提醒,结肠癌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如果有家族遗传史,即使很年轻也应及时排查。

01 哪些人需要做肠镜检查?

√ 40 岁或以上的人士√ 有家族史√ 曾经患过大肠息肉或肠癌的人√ 有遗传性综合征的人√ 有炎性疾病的人,比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

02 肠镜多久检查一次?

  • 肠道内一切正常者;【5 年做一次肠镜】
  • 肠道内有单一小腺瘤者;【3 年做一次肠镜】
  • 肠道内有多颗小腺瘤或大颗腺瘤者;【1-2 年做一次肠镜】
  • 肠道内有早期癌者;【6-12 个月做一次肠镜】
  • 肠道内有增生型息肉者;【3-5 年做一次肠镜】

做完肠镜检查后发现肠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肠息肉在临床上的分类也有很多种,并非每种都会演变成肠癌。肠息肉根据病理特点的不同,分为腺瘤性和非腺瘤性。其中,50%-70% 的肠癌都是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成。腺瘤性息肉又分为「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三种,这里面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两种是比较危险的。

管状腺瘤是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占了 75% 左右,癌变率也相对较低,但也不代表不会发生癌变。

绒毛状腺瘤是一个极其危险分子,但是比较少见,大概占腺瘤的 15%,它的直径一旦超过两厘米,有一半风险会发生癌变。

管状绒毛状腺瘤是上面两种的混合型,体积比较大,有 50% 都会超过 1.5 厘米,癌变率也相当高。

专家提醒

李明峰主任认为,假如患者没有器质性的病变,没有出血性的病变,没有口服活血化淤的药物,这类病人发现了息肉应该及时切除。因为肠镜的术前准备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病人需要口服大量的泻剂,要反复地去排泄,直到肠液转清,才能给医生提供条件做肠镜检查和进一步治疗。所以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肠道发现有息肉性病变或者是常规就可以切除和治疗的病变,建议一次性切除,而不要选择二次,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

李明峰主任强调,如果肠镜检查发现有息肉,虽然予以切除术,患者千万莫大意,仍要定期复查,尤其是息肉数目较多、息肉大、腺瘤性息肉者更要复查!同时积极调整饮食习惯和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酒、控制辛辣、油炸、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新鲜菜蔬瓜果、保持大便通畅且有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及保持良好心情和心态。

40 岁以上人群建议做肠镜,有腹痛、便血的更要查
40 岁以上人群建议做肠镜,有腹痛、便血的更要查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