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4-10
原创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展超微创手术为患者留住光明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运用超精微针在视网膜下注射阿替普酶(tPA),救治了 2 名视网膜下出血的病人,帮助他们挽救了视力,留住了光明。据介绍,此次手术在被眼科医生视为手术禁区的视网膜黄斑区进针,将药物精准注射进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在广西尚属首次。我院成功开展该项手术,填补了超精微针视网膜下注射阿替普酶技术在区内的空白,将为广大难治性视网膜下出血的患者带来福音。

七旬老伯黄斑出血视力骤减

据介绍,其中一名 76 岁的患者黄阿伯(化名)在今年春节前夕因右眼突发性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到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黄斑出血。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唐芬博士接诊了黄阿伯。术前,唐芬对该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检查,考虑诊断为右眼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导致的视网膜下出血。由于黄阿伯眼部出血量较大,若不尽快清除视网膜黄斑下积血,血液中的含铁血黄素等会对视网膜神经细胞造成毒性作用,进而导致黄斑萎缩,将对视力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性损害。

高难度手术为患者留住光明

在进一步讨论并认真分析黄阿伯的病情后,眼科团队认为,如果采用玻璃体切割、抗 VEGF 药物、视网膜下切开术等传统的治疗方法,那么对患者来说会造成损伤大、预后欠佳等影响;而采用超精微针往黄斑区视网膜下注射阿替普酶药物的治疗方式,则能有效避免上述缺点,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视力。然而,运用超精微针在视网膜下注射阿替普酶的技术难度较高,需要在薄如蝉翼般的视网膜上进行手术,十分考验术者的技术,目前该项技术在区内也尚未开展。

面对黄阿伯迫切希望尽快恢复视力的需求,眼科团队决定迎难而上。在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后,眼科赵昕主任医师赶在春节前先为患者加急实施了微创玻璃体手术,随后在唐芬的协助下采用特制一根细如蛛丝的 41 G 超精微针往黄斑区视网膜下注射阿替普酶。整个手术过程十分顺利,黄阿伯没有出现不适感。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展超微创手术为患者留住光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展超微创手术为患者留住光明

术后 2 周复查,黄阿伯的视力从术前的 0.05 已经提高到了 0.2。术后 4 周复查,黄阿伯的视力则提高到了 0.4,黄斑下积血已经完全被吸收。

新闻知多点

黄斑区位于眼内视网膜的中心,是眼球结构最精细、视觉最敏锐的地方,一旦损伤视力将受到极大损害。黄斑下出血是目前造成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常继发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或者视网膜大动脉瘤等多种眼底病变。目前临床上常规治疗主要有抗 VEGF 治疗、手术以及观察,但效果有限。

阿替普酶是一种血栓溶解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黄斑区长期以来一直是手术禁区,因此大部分黄斑出血患者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受阿替普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良好溶栓疗效的鼓舞, 国内外部分学者开展利用阿替普酶溶解视网膜下积血,疗效良好。

研究证明,黄斑下积血超过 24 小时,即可对视网膜光感受器造成损害,因此需要尽快清除黄斑下的积血,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在出血时间 2 周内进行手术,是有效改善视力的关键。我院眼科专家提醒广大患者,若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眼部不适,一定要及早就医,及时诊疗。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