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4-06
原创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完成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3 月 29 日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刘先生康复出院,标志着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开启新的篇章。

65 岁的刘先生反复呼吸困难已经 5 年,2023 年 1 月因急性左心衰入院,病情十分危重。住院期间心脏彩超提示刘先生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心脏扩大,心功能严重减退,导致他反复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因患者在住院期间反复发作心衰,药物治疗效果差,心血管内科主任许放华、二病区主任周诗波数次组织专家会诊,讨论后认为刘先生有行主动脉脉瓣置换术的指征,而且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TAVR 可能是患者目前最好的选择。

但因为害怕手术风险,担心费用问题,刘先生症状缓解后出院了。出院后,许放华仍多次关切地向刘先生询问病情,并建议其尽早完成手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同时告知最新医保报销政策。

3 月 13 日刘先生病情再次发作入院治疗,想进行 TAVR 手术,虽然 TAVR 创伤小,却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难度和风险较大的手术。

由于刘先生心衰反复发作,术前检查非常不乐观:主动脉瓣明显增厚伴极重度钙化,瓣叶长度较大,心脏扩大明显且心功能差。这些情况意味着刘先生在手术过程中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和并发症,手术难度及风险较一般 TAVR 更大。

为此,医院组织了心血管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超声科、放射科、呼吸内科、导管室、介入医学科、心胸外科、护理部等多学科会诊,进行了术前讨论,制定了应对多种并发症的应急预案,并多次与家属沟通谈话,并邀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方臻飞教授进行现场指导。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完成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刘先生严重钙化、狭窄的瓣膜 CT 图像

3 月 24 日,介入医生、麻醉医生、超声医生、放射技师、护士等十余人为刘先生开展了手术:与此同时,ECMO 团队、重症医学科、心胸外科、血管外科、介入医学科以及心血管内科医生做好准备随时待命。

在患者全麻状态下,医生穿刺右侧颈内静脉,植入临时起搏器;穿刺左侧股动脉建立辅入路;穿刺右侧股动脉作为主入路。跨瓣成功后,以 180 次/分速度快速起搏心室,人工诱发室速,使心室泵血几乎停止,在消除高压高速血流对球囊定位影响后,快速精确定位球囊至主动脉瓣狭窄病变处预扩张。在确认狭窄病变处扩张完全、冠脉血流无影响后,根据术前计划,再次行心室快速起搏并送 Taurus 瓣膜至主动脉瓣病变处。十余秒后,人工瓣膜舒展开来,如同一朵美丽的「心花」绽放在病变部位。即时测量,术前高达 70 mmHg 的主动脉瓣跨瓣压力差消失,主动脉瓣严重狭窄的问题解决了,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手术成功!

刹那间,手术间内外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完成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完成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即将置入的人工瓣膜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完成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完成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术前、术后主动脉瓣压比较

术后患者恢复很快,第二天刘先生即能自行下床活动,无任何不适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第三天,心脏彩超可以见到人工瓣膜正常工作,心脏功能恢复,原本扩大的心脏已开始缩小。术后第五天,刘先生达到出院指征。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完成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周诗波介绍:

主动脉瓣是左心室向主动脉射血的必经之路,相当于心脏的「门」。正常的主动脉瓣大小为 3-4 平方厘米,而该患者只有 0.7 平方厘米,如同心「门」打不开,左心室血液无法正常射入主动脉,左心室长期高负荷状态,可以导致晕厥、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的症状。内科药物治疗效果甚微,未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一旦发生心力衰竭,2 年内死亡率高达 50%。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瓣膜置换手术,不需要开胸,通过介入导管技术,仅穿刺股动脉,逆行将装配好的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位置,在不切除原瓣膜的情况下在功能上完成主动脉瓣的置换。因为 TAVR 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死亡率低等优点,为很多欠缺或不具备外科手术条件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打开心「门」,重获新生!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顺利开展,将为湘潭市区及周边老百姓身体健康带来新的保障。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