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2-06
原创

北京一脉 928 例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影像分析报告

导述:

北京一脉阳光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影像诊断专家,在 2022 年 12 月 17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0 日,针对来中心的 928 例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阳性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 CT(MSCT)影像学检查,分析了影像学特征,将出现不同程度磨玻璃影的分布特征及伴随征象的新冠阳性病例患者的肺部 CT 表现分为:

(1)单纯磨玻璃密度影,外周性、局限性,多边界模糊;

(2)伴随病灶区蜂窝状细网及小血管增粗表现;

(3)肺实质病变,磨玻璃影主要表现为中央型、局限性,边缘多模糊;

(4)合并肺部间质病变。

基于这样的分类和数据的搜集整理,他们联合发表了以下的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CT 影像学表现与动态变化》

李瑞琪 1,尹长山 1,翟会娜 1,*

1. 北京一脉阳光影像影像诊断中心,北京 100029

*通讯作者:翟会娜

摘要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已成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探讨多层螺旋 CT 对 COVID-19 肺部磨玻璃影的影像诊断特征的金标准。

通过系统总结 CT 影像学结果,根据影响影像学的临床特征,推测病毒感染的程度和发展规律、对临床确定诊断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总结分析北京一脉阳光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2022 年 12 月 17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0 日共 928 例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阳性患者的多层螺旋 CT(MSCT)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影像学特征,将出现不同程度磨玻璃影的分布特征及伴随征象的新冠阳性病例患者的肺部 CT 表现分为:

(1)单纯磨玻璃密度影,外周性、局限性,多边界模糊;

(2)伴随病灶区蜂窝状细网及小血管增粗表现;

(3)肺实质病变,磨玻璃影主要表现为中央型、局限性,边缘多模糊;

(4)合并肺部间质病变

结果:

928 例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阳性患者中,188 例新冠病例肺部 CT 表现为不同程度磨玻璃影的分布特征及伴随征象,总检出率为 20.26%(188/928)。

按照性别分析,男性组 403 例中,发现肺部感染 90 例,阳性率 22.33%,女性组 525 例中发现肺部感染 98 例,阳性率 18.67%。

其中,113 例单纯磨玻璃密度影,占比 60.10%;48 例伴随病灶区蜂窝状细网及小血管增粗表现,占比 17.02%;3 例肺实质病变,占比 1.60%;24 例合并以肺部间质病变为主患者,占比 12.77%。

结论:

CT 诊断新冠肺炎患者与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分析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磨玻璃影密度的形态、病灶分布及伴随征象能够更加准确地鉴别新冠肺炎发展程度。

通过 CT 诊断新冠肺炎患者的数据统计,希望对正在发生发展的疫情有更加客观的判断。

[关键词] 多层螺旋 CT;肺部;磨玻璃影;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

引言

2019 年 12 月开始的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全球战役已经进入第三年,我国「精准防控」的防疫政策大大降低了新冠感染的人群数量,然而 2022 年 12 月的防控政策的放开,国内的疫情形势发生了重大改变。目前流行的新冠病毒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损害人体上呼吸道,而在近期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了累及肺部的患者并不少见。

多层螺旋 CT( multi-slice CT,MSCT) ,作为排查肺部感染快捷、简便的方法,不仅可以判断是否新冠感染,还可以为病原体感染判断提供诊断依据,具有独特的诊断优势。COVID-19 的主要肺部 CT 表 现 为 磨 玻 璃 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实变、铺路石征、线性影,其中 GGO 占 86%。

系统分析病毒性肺炎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以常见的肺部 GGO 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病变的影像诊断进行分析总结,帮助临床医生及影像科医生对于 COVID-19 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中心采集的患者病例的 CT 检查结果,依据将出现不同程度磨玻璃影的分布特征及伴随征象的新冠阳性病例患者的肺部 CT 表现。通过分析,希望对正在发生发展的疫情有更加客观的判断。

方法

2.1 病例基本情况

研究对象为中心 2022-12-17 至 2022-12-30 共 928 例样本中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阳性患者行肺部 CT 检查,其中 188 例引起的病毒性肺炎,本组男性肺部感染 90 例,阳性率 22.33%,女性肺部感染 98 例,阳性率 18.67%;年龄分布<18 岁 19 人,影像学表现阳性为 0,19 岁<40 岁 476 人,发现阳性 47 人,占 9.78%,41 岁<60 岁 269 人,阳性 53 人,占 19.70%,年龄>60 岁 164 人,发现阳性 88 人,占 53.66%。

2.2 CT 成像参数 

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快捷方便的手段是影像学胸部多层螺旋 CT(MSCT),仪器型号 GE-256,Revolution。连续扫描患者肺尖至肺底,薄层 0.625 mm,准直 0.6 mm × 64 mm,100 kVp,SmartmA 200~300 mAs,标准算法重建; 病灶区加做高分辨力 CT ( high resolution CT,HRCT) 重建,骨算法图像重建,后处理工作站软件 ADW 4.7,窗宽 1500~2000 HU,窗位-500~-700 HU,以能清楚显示肺部病灶阴影为佳。

2.3 观察指标

COVID-19 患 者 胸 部 CT 表现呈动态演变过程 [3-6]:病变早期主要为双肺单发或多发 GGO,沿胸膜下及支气管血管束分布,以不规则形、扇形多见,通常不累及整个肺段,观察所有患者肺部磨玻璃影出现的部位、范围和特征。

磨玻璃影按照肺内分布特点分为外周型和中央型,病变主要分布在外带者为外周型,中内带区域分布者为中央型。根据病变累及肺叶个数分 为弥漫型和限局型。以磨玻璃影是否能划分出明确边界分为边界清楚和边界模糊。

2.4 分级分析方法

将出现不同程度磨玻璃影的分布特征及伴随征象,分为

(1)单纯磨玻璃密度影,外周性、局限性,多边界模糊;

(2)伴随病灶区蜂窝状细网及小血管增粗表现;

(3)肺实质病变,磨玻璃影主要表现为中央型、局限性,边缘多模糊;

(4)合并肺部间质病变。

间质病变中,边界模糊 ( 87.5% ) (图 1a),外周型 ( 87.5% ) (图 1b)、弥漫型 ( 17.3% ) 是其主要特征,并且多伴有间质病变的蜂窝征象; 而实质病变则以中央型 (19.9% ) (图 1c);肺通气障碍磨玻璃影中外周型与中央型,弥漫型与局限型均常见,并且无明显差别,或伴随病灶区蜂窝状 细网及小血管增粗表现。

北京一脉 928 例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影像分析报告
a
北京一脉 928 例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影像分析报告
b
北京一脉 928 例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影像分析报告
c

图 1 间质病变中的分级 (a) 单发棉絮状毛玻璃模糊影, (b) 外周胸膜下范围较大毛玻璃影 (c) 弥漫性密度增高毛玻璃影

结果

3.1 病例分析

928 例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阳性患者中,188 例新冠病例肺部 CT 表现为不同程度磨玻璃影的分布特征及伴随征象,总检出率为 20.26%(188/928)。

其中,113 例单纯磨玻璃密度影,占比 60.10%;32 例伴随病灶区蜂窝状细网及小血管增粗表现,占比 17.02%;3 例肺实质病变,占比 1.60%;24 例合并以肺部间质病变为主患者,占比 12.77%。

按照年龄段阳性检出率如图 2,按照性别分析,男性组 403 例中,发现肺部感染 90 例,阳性率 22.33%,女性组 525 例中发现肺部感染 98 例,阳性率 18.67%(见图 3)。

北京一脉 928 例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影像分析报告
图 2 阳性中,4 个等级的数量和占比
北京一脉 928 例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影像分析报告
图 3 阳性检出

3.2 影像特征总结

在 COVID-19 疫情期 间,在 胸 部 CT 上 表 现 为 GGO 的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需与其他表现为 GGO 的肺部感染性病变鉴别,尽管仅靠影像学无法实现明确的诊断,但是 CT 的特征和演变模式与感染病原体有关,并结合临床资料做出正确的影像学诊断,达到预防病毒性肺炎进一步扩大的目的,当然最终确诊应靠病原学检查。

早期病灶分布于两肺背侧胸膜下,以下叶为著,单发或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GGO),其内可见肺纹理穿行,随着病情进展呈网格状(提示小叶及小叶内间质增厚),伴随血管增粗;部分表现为结节周围伴晕征;部分病灶长轴与胸膜平行(图 3),不按肺段分布。病灶无空洞形成,无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无明显肿大。病灶内部支气管走行通畅,无明显扭曲变形及受压,极少见到细树芽征。

北京一脉 928 例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影像分析报告
a
北京一脉 928 例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影像分析报告
b
北京一脉 928 例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影像分析报告
c

图 3. 早期病灶分布.(a) 两下肺胸膜下毛玻璃影,(b) 一周后病情加重,复查 CT 双下肺斑片影密实范围扩大,(c) 合并肺泡渗出。

进展期病灶随着病情进展,未及时治疗,复查 CT 病变演变过程见图 4,病灶范围迅速增多扩大,沿着支气管血管束从周围向中央推进,病灶内密度增高或不均匀,出现密度增高实变影。

北京一脉 928 例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影像分析报告
a
北京一脉 928 例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影像分析报告
b
北京一脉 928 例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影像分析报告
c

图 4 进展期病灶发展 (a) 左下肺胸膜下毛玻璃影,(b) 病灶内密度增高或不均匀, (c) 密度增高实变影。

重症期表现为大范围肺组织密度增高实变,少数呈白肺征象。治疗一周后, 右下肺病变明显好转、范围缩小,消散期片状 GGO 可大部分吸收,肺内病灶向纤维化演变(图 5)。

北京一脉 928 例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影像分析报告
a
北京一脉 928 例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影像分析报告
b
北京一脉 928 例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影像分析报告
c

图 5 重症期表现 (a) 两肺毛玻璃影,(b) 治疗一周后右下肺病变明显好转、范围缩小 (c) 冠状面影像

通过对新冠肺部感染者多层螺旋 CT 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影像学特征表现明显,综合考虑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影像科医生能不断积累经验并为临床诊断病毒性肺炎提出更加准确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判定,为后续治疗及定期复查提供可靠性依据。

结论

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或抗原阳性患者中,判断潜在的病毒病原体需要以病原学实验室检查为主,采用多层螺旋 CT 主要是具有多排宽体探测器结构,球管一次曝光,从而可以获得多 个层面图像数据的成像系统,可得出高质量的三维图像。

是简便易行的手段,具有扫描时间短、高分辨力、多方位多角度显示患者肺部感染情况,便于对疾病进行更准确地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CT 的影像特征和病变演变模式与感染病原体有关,并结合临床资料做出正确的影像学诊断。

本组病例与相关研究指出,病情早期,影像特征多表现为小结节状、斑片 状密度增高影;进展期病灶组织分布范围扩大,累及双肺多个肺叶,呈「反蝶翼」状;重症期病灶组织边界不清,主要特征为支气管充气征。本文收集病例总结得出,多层螺旋 CT 影像学特征病变密度多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密度影 GGO(52.50%)、GGO 伴 细 小 网 格 影(33.50%);病变形状多表现为斑片状(51.00%)。

分析形成原因为,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受到炎性因子的侵袭,会导致肺泡壁发生增生增厚,促使肺泡内的浆液流出,最终形成磨玻璃密度影的特征;部分患者影像学特征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伴小叶间隔增厚,多由于间质炎性渗出所导致;若合并片状实变影,则可能是由于患者病程的延长,炎性因子在其肺泡内部的 渗出相应增多,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为 主的气腔实变及GGO;患者复查 CT 影像学特征伴有条索影,则可提示患者的病情状况出现一定程度的缓解。

通过对患者多层螺旋 CT 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判定,便于进行确诊,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性依据。

综上所述, 采用多层螺旋 CT 对疑似新冠肺炎 进行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影像学特征表现 明显,可为医师诊断此病提供一定参考,临床应用 价值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CT 影像学表现、流行病 学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相应的临床诊断。

致谢

感谢北京一脉阳光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仪器设备和经费支持。感谢倪佳眉主任、陈道光主任在诊断数据采集和统计给予的支持。

该文章同步收录于:丁香园 App【影像核医学】板块,可下载「丁香园 App」前往查看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