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1-09
原创

高尚病例:患者咳嗽、咳痰 1 月余,PET/CT 诊断原发性肺滑膜肉瘤

病史摘要:

患者:男,63 岁,咳嗽、咳痰 1 月余,加重伴痰中带血 5 天。

胸部 CT 提示:左肺下叶背段不均匀强化肿块,考虑肿瘤性病变。

CT 增强提示:

高尚病例:患者咳嗽、咳痰 1 月余,PET/CT 诊断原发性肺滑膜肉瘤

肿瘤标志物:

患者为明确肿瘤性质及了解全身情况,遂来我中心行全身 PET/CT 检查。

检查所见:

PET 全身 MIP 图:

高尚病例:患者咳嗽、咳痰 1 月余,PET/CT 诊断原发性肺滑膜肉瘤

PET/CT 融合图:左肺下叶背段见团块状软组织影,范围约 5.0 cm×3.8 cm×5.0 cm,CT 值约 33 Hu,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围肺野少许斑片影,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SUV 最大值为 21.3。

高尚病例:患者咳嗽、咳痰 1 月余,PET/CT 诊断原发性肺滑膜肉瘤
高尚病例:患者咳嗽、咳痰 1 月余,PET/CT 诊断原发性肺滑膜肉瘤

PET/CT 融合图:左侧肺门及纵隔(4L、5 组)见多发增大淋巴结影,最大约为 1.5 cm×1.2 cm,CT 值约 64 Hu,放射性摄取增高,SUV 最大值为 6.3。

高尚病例:患者咳嗽、咳痰 1 月余,PET/CT 诊断原发性肺滑膜肉瘤

PET/CT 诊断:

1. 左肺下叶背段团块状软组织影(约 5.0 cm×3.8 cm×5.0 cm)伴周围斑片影,FDG 代谢异常增高,符合恶性病变。

2. 左侧肺门及纵隔(4L、5 组)淋巴结转移;全身所示其余部位未见确切高代谢转移性病变。

病理结果:

「左肺下叶背段肿块」穿刺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结果支持肉瘤,符合滑膜肉瘤。

高尚病例:患者咳嗽、咳痰 1 月余,PET/CT 诊断原发性肺滑膜肉瘤

讨论

肺滑膜肉瘤

原发性肺滑膜肉瘤(primary pulmonarysynovial sarcoma,PPSS)为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肺部肿瘤,占肺恶性肿瘤的 0.1%~0.5%,其恶性程度高、生长较快,多为局限性侵犯和血行转移,极少出现淋巴结转移。

PPSS 发病率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见的症状为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以及咳血等,也可表现自发性气胸、发热等等。免疫组组织化学的表现常为 EMA、Vimentin、CK、Bcl-2、 CD99 等呈阳性,S-100、CD34 呈阴性。有研究表明,80%~90% 的滑膜肉瘤均具有特征性的染色体易位 t(x:18)(p11:q11),致 18 号染色体中的 SYT 基因与 X 染色体 SSX 基因融合,被认为是诊断特异性。

诊 断:

① 肺滑膜肉瘤的 CT 表现以周围型多见,病变单发,可发生于各个肺叶,病灶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多较大,边界清楚,部分可见浅分叶,多无毛刺;密度多不均匀,可见坏死、液化及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呈轻度或中度强化,围绕肿块周围可见条片状肺不张,病灶通常侵犯胸膜引起胸腔积液;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少见。

②MR 多表现为胸腔巨大占位,呈等 T1 稍长 T2 信号,中度强化,侵及胸膜。部分病灶内可见长 T1、长 T2 区域则为肿瘤液化坏死,若为短 T1、等或长 T2 则为肿瘤出血。

③18F-FDG PET/CT 显像多表现为肺内团块状或环形 FDG 代谢增高病灶,SUVmax 约为 2.2~17.6,范围变化较大,可能与其病理组织学类型多样有关,机制尚不明确。同时能发现全身转移情况,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鉴别诊断:

(1) 原发肺癌:多表现为肺部不规则肿块,多数伴有毛刺、分叶等征象,常伴肺门和 (或) 纵隔淋巴结肿大,肿块及淋巴结 FDG 代谢较高。

(2) 肺转移瘤:多数为肺内多发结节影,大多没有巨大孤立肿块的表现。

(3) 肺炎性假瘤:影像学表现多样,常伴渗出、长毛刺及胸膜粘连等,少数可表现为类圆形边界较清的肿块影,FDG 代谢增高。

(4) 其他肺或胸膜原发性肉瘤:如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等,由于肉瘤类肿瘤均较大、密度不均、无毛刺,无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影像鉴别存在困难,确诊还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小  结 

18F-FDG PET/CT 显像在 PPSS 诊断、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评价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1) 由于肺内滑膜肉瘤可由肺外转移引发,因此需明确肺外有无滑膜肉瘤的原发灶,才能明确是否为肺内原发。PET/CT 为全身显像,可避免病灶的漏诊。

(2)PET/CT 对明确肿瘤病灶的性质、发病部位、侵及范围及有无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 PPSS 的临床分期。本例患者 PET/CT 显示为肺内孤立性肿块伴 FDG 代谢增高,纵隔淋巴结右肿大淋巴结及 FDG 代谢增高,提示纵隔淋巴结转移可能。

(3)PPSS 恶性程度高,易发生术后复发及转移,治疗方法一般是对原发肿瘤行广泛切除,再行放化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 PET/CT 在评估 PPSS 术后有无复发及放化疗后的疗效方面较其他影像检查方法更有优势。

总之,PPSS 是罕见的恶性肿瘤,易误诊,发现患者 18F-FDG PET/CT 表现为肺内较大的孤立性软组织肿块、边界较清晰、无明显毛刺及分叶,FDG 代谢增高,不伴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时,应考虑 PPSS 的可能。PET/CT 可综合评价病灶的代谢及生物学特征,有助于 PPSS 的定性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估等。

参考文献:

[1] 张大福, 李振辉, 高德培, 等. 原发性肺滑膜肉瘤的 CT 表现 [J]. 放射学实践,2019,34(9):989-992.

[2] 莫少州, 张实来, 韦红娇, 廖芝玲, 肖国有. 原发性肺滑膜肉瘤在^(18)F-FDG PET-CT 显像 1 例 [J]. 中国肿瘤临床,2022,49(3):159-160.

[3] 胡启银, 田冲, 明星. 原发性肺滑膜肉瘤 CT 表现及鉴别诊断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16):62-64.

[4] 牛荣, 王建锋, 邵晓梁, 邵小南, 王跃涛. 双相型原发性肺滑膜肉瘤^18F-FDG PET/CT 误诊一例 [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7,37(12):797-798.

[5] 关玉宝, 顾莹莹, 陈苓, 等.  肺原发性滑膜肉瘤的影像表现 [J] .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 08 ): 813-816.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