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2-13
原创

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人忽略的隐形杀手

在门诊,经常会遇到因为头痛、头晕、肢体乏力等原因来就诊的老年人,通过头颅 CT 检查确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

在门诊,经常会遇到因为头痛、头晕、肢体乏力等原因来就诊的老年人,通过头颅 CT 检查确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这是怎么回事呢?

什么是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发生三周以上才表现出症状的膜下血肿。好发于老年人,因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大脑在头颅内的移动空间增大,脑表面的桥静脉受到牵拉,张力增加,哪怕是很轻微的外伤都可能造成破裂出血。又由于颅内空间较大,只有出血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产生症状,故而病程长,起病隐匿,颅高压症状被掩盖,可能只以精神意识障碍表现为主,所以容易被忽略。

发病原因是什么?

发病原因最常见的是外伤,伤后 3 周以上出现头痛、呕吐及轻偏瘫、失语或注意力减退,但是,这种外伤往往非常轻微,经常会被忽视和遗忘,以为是感冒引起,极易与脑卒中、肿瘤、老年性痴呆等疾病混淆,给人的感觉就是「不知不觉」。

一般情况下,头部 CT 或者核磁共振一般都能明确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因此,神经外科医生建议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即使是轻微头部外伤, 尤其出现头痛、头晕、智力和精神状态异常、一侧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活等情况, 应及时就诊检查, 排除有无出现硬膜下血肿, 并由专科医生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首选局麻下钻孔引流术, 这种方法创伤较小, 恢复好,绝大多数病人都能够成功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

挺进严冬,最强寒潮来袭,气温「断崖式」下降,雨雪天气较多,使得路面打滑,导致很多老年人不留神就滑倒了,年老体弱患者,尤其是行动不便者,需有陪护,防止摔伤,以免发生意外。老年患者锻炼时尽量避免大幅度动作,预防慢性硬膜外血肿的发生。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