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0-31
原创

「小小」的输液装置选择,却有着「大大」的学问……

65 岁的张大爷是个退休的大学教授,最近被确诊为「肺癌」,主管医生建议他进行「化疗加靶向治疗」。张大爷是个文化人,知道输液装置分为很多种,所以该如何选择让他犯了难。了解到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在肿瘤病人化疗输液装置选择、维护及并发症处理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张大爷前来进行咨询。

「小小」的输液装置选择,却有着「大大」的学问……
「小小」的输液装置选择,却有着「大大」的学问……

安乾副主任医师接诊后详细对张大爷的病情进行了询问,了解到他即将接受的静脉治疗需要长期分疗程进行,而张大爷对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的要求比较高。结合以上情况,安乾副主任医师为张大爷选择了「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经过了一个小小的彩超和 DSA 引导下的置港手术,输液港被成功植入了他的体内,后续的静脉治疗也进行的非常顺利。

每个人的一生中多多少少都要和医院打交道,静脉输液做为重要的治疗方式也和每个病人息息相关。进行静脉输液就需要应用到输液装置,如何在众多的输液装置中进行合理的选择不仅与患者的顺利康复关系紧密,也是摆在医护人员面前的一道重要选择题。张大爷这个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虽然输液看似是个「小小」的问题,其中却有着「大大」的学问,千万不能马虎对待。如果能够正确选择,后续的治疗则能够顺利进行,由此会增强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一旦选择错误,许多并发症则可能会扑面而来。

输液装置是什么?

药物进入人体有许多方式,如经口服、皮下、肌肉、舌下、皮肤、黏膜、静脉、动脉等。输液装置是使药物进入静脉血管或动脉血管的通道,进入血管的药物经过血液循环达到靶器官发挥作用。相较于其他方式,经血管途径药物起效快、可到达靶器官的药量大,所以是较为重要的给药方式。相较于静脉输液装置来说,动脉输液装置的放置在技术上要求更高,且安全性和并发症发生率劣于静脉输液装置,故在临床上应用较少,通常来说临床上说的输液可以理解为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装置有哪些种类?

简单来说,静脉输液装置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周静脉输液装置,一种是中心静脉输液装置。

外周静脉可以理解为浅表静脉,也就是位于浅层的静脉,大多数可以经肉眼看见或可触摸到,这种静脉通常直径比较小。相对而言,中心静脉则是位于人体深部的静脉,被肌肉和重要脏器包绕,不能经肉眼看见或被触摸到,通常直径相对较大。

从发展历史来说,外周输液装置应用较早,所以种类繁多,如常见的普通的钢针、留置针,也包括后来发展的外周导管装置,如短导管(<6 cm)、迷你中线导管(8-10 cm)、中线导管(20-30 cm)。中心静脉输液装置包括中心静脉导管(CV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

总体而言,外周静脉相对于中心静脉细,药物刺激后的反应比较重,容易出现痉挛、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症,所以外周静脉装置适用短期、普通药物的慢速输入,如一般抗生素的输入。相对来说,中心静脉由于管腔较大、耐受性好,可应用于中长期、刺激性、发疱性、高渗性药物的大量快速输入,如化疗药物、靶向药物、输血、抢救、长期静脉营养支持等。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