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0-24
原创

血液内科李丽敏:从细微处「揪出」病因,解救更多血液病患者

白血病,也称「血癌」,到如今,依然是让人听之色变的疾病。

李丽敏,从医二十余年,2005 年完成东三省首例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于 2009 年在国内较早的开展了单倍体移植治疗急性重型再障。她累计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突破 400 例。

2020 年,李丽敏主任医师入职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和团队一起建设血液内科。

血液内科李丽敏:从细微处「揪出」病因,解救更多血液病患者

01 首次开舱移植,救下白血病复发患儿

2021 年 2 月 25 日,在南方科技大学医院的移植舱内,一台特别的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正在进行。这是南方科技大学医院血液内科开科之后的首例移植患者。

2020 年 8 月 24 日,年仅 8 岁的六六在一次例行的复查中发现,时隔五年之后,白血病复发了。给 2 岁六六做移植的,就是李丽敏医生。

血液内科李丽敏:从细微处「揪出」病因,解救更多血液病患者
李丽敏组织病例大讨论

白血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病,约占 15 岁以下儿童恶性肿瘤的 25%-30%。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占 75%-82%,急性髓系白血病占 15%-20%。

我国发病率约 (0.38-5.82)/10 万儿童。儿童 ALL 自然病程平均 3 个月,规范治疗预后较好,5 年无病生存率 70% 以上。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 之外的 AML 预后差,如不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五年无病生存率不到 30%。

六六两岁发现白血病时,采用了爸爸的骨髓进行移植。在六六移植三年后,2017 年,弟弟小蘑菇出生了,脐带血都被保存起来了。经过谨慎判断,李丽敏和团队反复讨论,最终决定用小蘑菇的脐带血,为六六进行脐带血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内科李丽敏:从细微处「揪出」病因,解救更多血液病患者
六六移植中

在此期间,六六经历了复杂感染等多重生死闯关,李丽敏主任凭借丰富的经验,一路陪伴前进,从整体来讲,六六的移植算是成功的。

六六的成功移植,对于李丽敏主任医师团队在深探索复发难治预处理模式、复杂感染的防治和移植后的下一步治疗都很有意义。

确实,虽然通过化疗和移植可以让部分患者回归正常生活,但是对少数高危复发难治的患者,长期存活成为奢望,「复发」像命运无情的审判官,给予家长致命打击。

来到深圳之后,李丽敏在教授指导下,连续成功开展两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

血液内科李丽敏:从细微处「揪出」病因,解救更多血液病患者

来自东北的患儿小姜 6 岁,确诊为 B-ALL、TP53 阳性、还有着种种髓外浸润的表现,是高危难治性易复发的白血病患儿。为了抢夺等候移植时间,血液内科团队应用 CD19/CD22 CAR-T 细胞免疫技术序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通过 PCR 技术检查,小姜 CAR-T 细胞拷贝数达到预期,复查骨髓达到完全缓解,暂时保住了生命。

当时,国内外均未见 CD19/CD22 双靶 CAR-T 细胞输注序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 B 细胞恶性血液肿瘤的公开研究报道,该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另外一名幸运儿是 8 岁的小沐,他曾经是一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型白血病,APL)患儿,经血液内科团队治疗缓解。后因肾脏损伤后进行过肾移植。

2020 年 5 月,时隔 5 年后,小沐骨穿证实了 M3 白血病复发。M3 缓解后进行肾移植的成功病例尚未见报道,肾移植后 M3 白血病复发再治疗的情况更绝无仅有。

血液内科团队设计新方案再次与死神抢人,运用小剂量亚砷酸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复发难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新应用,使肾移植术后 M3 白血病复发患者小沐得到缓解,复查骨穿 PML-RARα融合基因也转阴。该技术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血液内科李丽敏:从细微处「揪出」病因,解救更多血液病患者
中秋节慰问白血病患儿

02 连下「奇怪」医嘱,救下白血病女子

2021 年,来到深圳入职不久的李丽敏,接诊到了一名来自汕尾的患者叶女士。她和医生说,自己从 2020 年 12 月初身体皮肤莫名其妙出现青紫、瘀斑,虽然能消退但是反复出现,没有引起她的注意,接下来又出现牙龈出血。在女儿催促下,她来到了南科大医院血液内科门诊。

李丽敏教授接待了这位女士,先检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结果显示白细胞少、血小板只剩正常的 1/10 不到,凝血功能明显异常。

经验丰富的李丽敏主任首先就想到血液科一个急重的恶性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她马上让患者查外周血涂片,果然,外周血异常早幼粒细胞达到 28%,诊断已经基本明确。

血液内科李丽敏:从细微处「揪出」病因,解救更多血液病患者
工作中的李丽敏

APL 是一种很特殊的白血病类型,也叫 M3 型白细胞,它既是最急重也是预后最好的一种白血病,容易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由于有了靶向诱导分化的药物——亚砷酸和全反式维甲酸,这种病治愈率可以达到 95% 以上,可谓「不幸中的万幸」。

虽然叶女士表面看起来不像患了严重疾病,但是医生对她病情的危险性心知肚明,给能自由活动的她下达了看起来很奇怪的医嘱——不能下地、只能躺着,包括吃喝和大小便,甚至连一个常规的影像学检查都不敢让她去做。

这一切都是为了预防高危并发症——难以纠正和治疗的出血,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内脏出血,甚至是脑出血。由于病情危急,入院当天就开始使用亚砷酸药物诱导分化治疗。

治疗过程中,叶女士白细胞越来越高,李丽敏给叶女士下了奇怪的医嘱——限制饮水量。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叶女士到了治疗过程中的特殊阶段——分化综合征,这也是可以致命的并发症,而且难以逾越,此时容易出现血氧下降、肺水肿、心包积液等,因此要限制饮水量。李丽敏教授使用了亚砷酸缓慢静点疗法,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分化综合征的发生率和危险程度。

03 三度「揪出」真凶,成功救治疑难血液疾病患者

2020 年 7 月的一天,李丽敏主任医师收到了来自医院 ICU 的一个紧急会诊邀请。一名 50 多岁的病危男子出现血小板严重下降、凝血功能极度异常等血液系统危重情况。

患者生命垂危、意识丧失,需在 ICU 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血浆置换等手段支持下才能维持生命,但是问题是,陈先生入院以来做了很多化验检查,但仍找不到病因。

血液内科主任李丽敏看到,躺在病床上的陈先生不像 50 多岁,反像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李丽敏分析患者的化验检查后,敏锐地想到了血液内科一种特别危重的罕见病——噬血细胞综合征。

这种病的死亡率极高,患者此时已处于严重休克及多脏器衰竭状况,还并发脑出血,随时有死亡的可能,救治希望渺茫。

在患者没有意识、不能配合的情况下,李丽敏给患者进行了骨髓穿刺和活检。血液内科主任韩雪英在患者骨髓中发现了大量的「噬血现象」,给临床诊断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原来,人体血液中有一种细胞,叫做吞噬细胞。一旦发生异常,会吞并对人体有利的细胞,损害人体组织,出现罕见病「噬血细胞综合征」。于是,血液内科团队讨论,制定了救治方案:糖皮质激素+化疗药依托泊苷,ICU 提供重要生命支持。

患者胆红素进行性升高、肝脏迅速衰竭,ICU 应用人工肝技术及时进行血浆置换,患者肾功也急剧下降,ICU 为患者应用了持续重症血液净化技术,针对患者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以及严密的容量监测及管控技术。

用药两天后,患者黄疸水平开始下降,意识逐渐恢复,体温下降到正常。平稳之后,7 月 11 日,患者转到血液内科继续进行专科治疗。

其后,患者病情好转,可以下地活动。但是不久,患者再次发热,甚至还有严重的口腔溃疡,连喝水都难以下咽,病情再次恶化。

李丽敏想到了病毒感染的可能,在药剂科和静配中心配合下,连夜启用了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果然,经过高通量的病原体测序,发现患者血中有大量人类β疱疹病毒 5 型,也就是抵抗力低下患者容易感染的巨细胞病毒,与起初的判断完全吻合。

于是,她迅速调整用药,专注于抗病毒治疗,用药两天,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最后康复返回了工作岗位。

看似神奇的「敏锐」直觉,其实是日积月累的专业训练。日积月累,高超的技术让李丽敏主任医师团队也「圈粉」无数。

虽然南科大院的血液内科是个新生的科室,但李丽敏主任所在国内排名前 20 的血液内科团队,却很「资深」。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李丽敏主任医师团队一直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在细胞免疫治疗等顶级技术方面亦有丰富经验。

作为新建科室,她表示,血液内科已开展各种良恶血液病的诊疗,并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免疫治疗,而未来,也将和深圳血液内科同道,共同努力,建立深圳市移植诊疗中心,造福血液病患者。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