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9-28
原创

青年痴呆?警惕 10 大预警信号

据英国《镜报》今年 2 月 17 日的报道,英国最年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来自诺丁汉郡的 Daniel Bradbury 已于去年 10 月去世,年仅 34 岁。

基因测试显示他遗传了父亲的痴呆症基因,并且还可能将其传给自己的两个孩子。去世后,他捐出了自己的大脑以帮助进行早发性痴呆症的相关研究 [1]。

阿尔茨海默症(AD),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

无论是以往经典的《脑海中的橡皮擦》,还是今年赚足大家泪水的《仙女座》,不少影视作品中都出现了青年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现象,人生提早失去控制,开始渐渐消失。

事实也并非虚构,青年型(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症在阿尔茨海默症中占 4%-6%,发病年龄低于 65 岁。

三十几岁发病属于比较少见,更多的青年型认知问题往往在 45 岁以后到 65 岁之间发病,平均发病年龄在 51 岁。

无论青年老年,请重视 10 个危险信号

1、性格不合理变化

出现异于往常的疑神疑鬼、猜忌、害怕;

2、情绪冷漠 or 急剧变化

不爱出门活动、社交,对原有爱好失去热情;

短时间内情绪可喜怒骤变,反复无常;

3、语言表达能力降低

简单词句容易忘记,不知如何表达;

4、执行力、注意力下降

无法完成熟悉的工作 or 日常事项;

5、记忆力减退

遗忘,且随时间推移 or 病程进展逐步加重;

6、放东西在不合适地方

例如把衣服放冰箱,而且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样做;

7、失认

突然不认识熟悉的朋友同事,直到忘记家人;

8、定向能力障碍

不辨方向,出门容易走丢找不到家;

9、失语

开始长时间不愿说话;

10、精神异常症状

容易疲劳、严重焦虑、抑郁倾向、幻听、幻视等。

特别重视前 5 个危险信号

青年人会因工作压力大,以为缺少休息造成而忽视;老年人则更容易以为是自然衰老「老糊涂」而耽误早期发现!若身边已有朋友出现以上症状,请尽早引起重视做进一步筛查。

阿尔茨海默症发病高危因素

1、遗传因素

位于第 19 号染色体的 ApoE 基因是目前唯一公认的晚发性 AD 的致病基因 [2],是青年型(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原因之一。

2、年龄

近期一项 meta 分析显示,AD 患者中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占 95%[3]。从 65 岁起,每经过 5 年,AD 患病概率增加 1 倍。

年龄增长在分子水平上伴随 β-淀粉样蛋白的累积和 Tau 蛋白的磷酸化,诱发氧化应激,进而引发神经退行性变,从而增加 AD 患病风险 [4]。

3、慢性心脑血管疾病

既往较多研究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和脑血管疾病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是 AD 的危险因素之一 [5,6]。

其中脑血管疾病中,脑小血管问题值得大家引起重视。

脑小血管病(CSVD)是指累及脑内管径<100 微米小血管,临床上通常包括皮质(下)和深部白质区的穿支血管,常发病于皮质下、脑室旁。

30% 的 AD 患者与脑小血管疾病并存,50% 与痴呆相关,90% 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相关。

此外,脑小血管病还会引起脑卒中、癫痫、帕金森综合征等,所致的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会较大血管病变所致的恢复更难 [7]。

4、生活行为习惯

大量摄取饱和脂肪酸、吸烟会增加 AD 的发病风险 [3]。

易造成肥胖、「三高」、血管硬化等,加速心脑血管疾病发作,从而「恶性循环」诱发 AD 患病概率。

5、心理状态(此处@青年朋友们)

长期经受压力可使得认知功能的损害加速;

同时,脑内海马区中包含 Aβ肽段、淀粉样前蛋白羧基末端的细胞外沉积物进一步累积,均会加速神经的退行性变化 [8]。

6、环境暴露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空气污染可加速大脑衰老退化,使认知功能下降,增加 AD 患病风险 [9]。

据 2019 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全球 AD 患者人数已高达 5000 万,近 2/3 的 AD 患者为女性,AD 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死因 [3]。

虽然迄今尚没有逆转或阻止 AD 病情进展的有效治疗药物,但是改善生活习惯、减少或有效控制 AD 高危疾病,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

预防阿尔茨海默 6 要素

1、均衡饮食

均衡摄取蛋白质、维生素等,低盐、低动物性脂肪、低糖饮食;

2、适当活动锻炼

各种体育锻炼、打扫卫生等家务事均可;

3、多用脑、多思考

年轻人日常可开足「脑力」,老年人没事搓小麻将、学习新知识;

4、避免熬夜 or 睡太多

年轻人确实需要脑力全开,但也需劳逸结合,切莫压力过大适得其反;

5、治疗改善「三高」、肥胖等心脑血管疾病;

6、养成定期给「大脑」体检好习惯

特别是 40 岁以上人群,如果出现明显记忆力下降,或者有明确家族史,就应该到医院进行影像学筛查。

例如 PET/MR 检查技术,集合了 PET 代谢特征及 MRI 高分辨率结构成像、多功能多参数成像双重优势,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有助于鉴别诊断阿尔茨海默症。

9 月 21 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无论你在哪个年龄段,都希望看完此文,能让你再次引起对阿尔茨海默症的重视。

无症状≠健康 ;「小」症状也≠无隐患,

学会尽早筛查预防,让人生不留下遗憾。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