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9-27
原创

道培科普 | 了解腰椎穿刺相关知识,读懂脑脊液报告

腰椎穿刺术在临床上有很重要的意义,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

为什么要进行腰椎穿刺?

诊断作用

01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如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感染等,鉴别非感染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脑病、营养代谢性脑病。

02 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包括脑溢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03 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如脑膜白血病。

治疗作用

01 中枢神经细胞白血病通过鞘内注射化疗药物如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治疗中枢系统白血病。

02 可以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血液对脑膜的刺激、降低颅内压,减少头痛、恶心,呕吐,尽量避免脑疝的发生等,促进病情恢复。

03 鞘内注射抗感染药物如两性霉素 B、多粘菌素 B 等鞘内注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04 测定颅内压变化,指导脱水药物的应用。

穿刺部位

腰穿通常取膝胸卧位, 脊背与床面垂直。选择两侧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交会处,通常为第 3-4 或 2-3 腰椎椎间隙为穿刺点。4 岁以下的儿童,因其脊髓下端止于 2、3 腰椎水平,故应选腰椎 4~5 棘突间隙做穿刺点,以防伤及脊髓。

腰穿后注意事项

01 去枕平卧位至少 6 小时,由于腰穿中留取脑脊液,会造成颅内压改变,过早进行起床活动,会导致头晕、头痛等症状;

02 如果腰穿后坐起或站起出现头晕、头疼、恶心等症状,可以口服糖盐水,去枕平卧一周,如还不能好转,就需要静脉输注糖盐水。

03 腰穿部位的皮肤针刺口,要做好护理,三天内避免沾水、污染,避免针道感染。

脑脊液报告解读

脑脊液检查一般包括:常规、生化、甩片、流式

一、常规

1、颜色:正常为无色

[临床意义]

红色: 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考虑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道培科普 | 了解腰椎穿刺相关知识,读懂脑脊液报告

黄色: 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 椎管梗阻; 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疸、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营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乳白色: 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微绿色: 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褐色或黑色: 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2、透明度:正常为透明

[临床意义]

微混: 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 (未破裂者)。

混浊: 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毛玻璃状: 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凝块: 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薄膜: 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细胞计数

白细胞:

成人:(0-8)x10^6/L:

儿童:(0-15)x10^6/L;

新生儿:(0-30)x10^6/L。

[临床意义]

细胞数明显增高 (>200x10^6/L): 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中度增高 (<200x10^6/L): 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红细胞:

正常为无或者少量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脑出血、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等

淋巴细胞及单核:少量

[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性、霉菌性、病毒性脑膜炎、脑肿瘤等等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浆细胞性脑膜炎

白血病细胞:见于中枢系统白血病

二、生化

脑脊液蛋白:0.15-0.45 g/L

[临床意义]

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蛛网膜炎与脊髓肿瘤、脑软化、肿瘤、退行性病变、多发性神经根炎、浆液性脑膜炎、脑脊髓梅毒、麻痹性痴呆、脑溢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流行性脑炎、脊髓灰质炎等脑脊液蛋白亦增加。

葡萄糖:2.5-4.4 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糖尿病、饱餐后或者静脉输入葡萄糖后等;

降低:见于低血糖、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

氯化物:

正常值:成人:120-132 mmol/L;儿童:111-123 mmol/L;婴儿:110-122 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炎、尿毒症、浆液性脑膜炎及生理盐水静脉摘注时。

减低: 见于流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细葡性脑膜炎, 尤其是结核性脑模炎时最为明显。病毒性脑炎、脑脓肿、脊髓灰质炎、中毒性脑炎、脑肿瘤等, 氯化物含量稍低或无显著变化。

乳酸:正常值 1.0-2.8 mmol/L。

[临床意义]

脑脊液乳酸含量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血流量明显减少、低碳酸血症、脑积水、癫痫大发作或持续状态、脑脓肿、急性脑梗塞、脑死亡等。

三、甩片

查找肿瘤细胞、异常形态的细胞。

四、流式细胞学

也是我们常说的脑脊液白血病细胞残留,流式检测见原始幼稚细胞阳性即判断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流式还可检测有无单克隆增殖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排除有无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

五、诊断中枢系统白血病标准

脑脊液中红细胞 (RBC): 白细胞(WBC)<= 100:1, 白细胞>5 个/ul, 并以白血病细胞为主,或白血病细胞所占比例高于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

或有无其他明确病因的颅神经麻痹。

或 CT/MRI 显示脑膜或脑病变,并除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