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8-04
原创

西安交大一附院眼科成功开展西北首例黄斑外加压术

病理性近视(高度近视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全球性致盲性眼病,也是亚洲人群最常见的视力损伤原因之一。其最明显的特征是眼轴增长后出现后巩膜葡萄肿, 表现为视网膜组织不足以覆盖扩张的后部巩膜,以致发生牵拉性黄斑病变以及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等, 最终严重影响视力。

目前治疗一般采用玻璃体切除术,借助眼内填充物将有限的视网膜推向扩张的后部巩膜,而该术式伴随较低的手术成功率是一直以来难以避免的严重手术并发症,通常需要多次手术,且治疗效果不佳,视力预后较差。此外术后并发性白内障以及黄斑萎缩等手术并发症亦较常见。

随着高度近视发病率不断攀升,牵引性黄斑病变患者日益增多。

为应对这一临床难题,眼科紧盯学术前沿,注意到黄斑外加压术是阻止眼轴继续增长、治疗后巩膜葡萄肿导致的牵拉性黄斑病变的一种新的、效果确切的手术方法。因其手术技术难度高,需要多学科协作,尤其是需要影像科 3D 磁共振技术支撑,辅以后期复杂的软件处理程序,国内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具有开展该手术的丰富经验、业内知名度最高。

为此,西安交大一附院眼科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积极交流并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在医院的大力支持和影像科的协助下,经过近半年的前期准备工作,终于在 2022 年 7 月成功开展该手术。同时,这也是该项技术在省内和西北地区首次开展。

西安交大一附院眼科成功开展西北首例黄斑外加压术
黄斑外加压对抗后巩膜葡萄肿

西安交大一附院眼科成功开展西北首例黄斑外加压术
手术前后 OCT 对比

首批接受该手术治疗的共有 7 名患者,他(她)们都是高度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因担心玻璃体切除手术并发症导致视力预后不佳而未能接受治疗。

小丽(化名)是 7 名患者之一,今年 26 岁,因患双眼高度近视,自幼左眼视力不佳,一直依靠右眼工作生活。不幸的是 4 个月前,她的右眼开始出现视物模糊、变形,视力持续下降至 0.4,这让原本准备今年结婚的她受到巨大的打击,并对未来的生活产生恐惧。

眼底病门诊接诊医生程育宏经为小丽进行了仔细全面的眼科检查,发现患者右眼眼轴长度达 29 mm(正常人群眼轴约 22-24 mm),OCT 提示右眼黄斑劈裂伴黄斑区视网膜局限性脱离,B 超和磁共振显示右眼后巩膜葡萄肿明显,明确患者诊断为「右眼高度近视黄斑劈裂伴视网膜脱离、左眼高度近视黄斑萎缩」。

考虑到患者情况特殊,目前几乎依靠右眼独眼工作生活,遂将情况汇报给裴澄主任和谢安明教授。经过对小丽病情仔细分析,认为患者目前视力进行性下降,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但因患者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明显,若采取传统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的治疗方法,术后发生黄斑裂孔的风险较高,一旦出现黄斑裂孔,患者的视力将会受到严重损害,且难以恢复,故建议患者行黄斑外加压(黄斑兜带)术。

裴澄主任和谢安明教授、康前雁教授遂与中山眼科中心眼底病团队取得联系,充分沟通讨论患者病情。程育宏医生将患者的 OCT、眼球磁共振等关键资料传送至中山眼科中心眼底病团队进一步分析研判。

经过讨论,中山眼科中心同意一附院眼科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并建议对患者进行特殊磁共振序列成像检查,以提供手术测算数据。影像科王渊教授对患者进行了特定序列的磁共振扫描检查,并反复对数据进行合成加工,终于成功完成眼球 3D 建模。

2022 年 7 月 22 日,中山眼科中心眼底外科主任吕林教授、刘炳乾教授团队一行来到交大一附院,亲自指导手术。包括小丽在内的 7 名患者顺利接受黄斑外加压术,手术过程顺利,小丽的手术在局麻下进行,仅耗时 30 分钟就顺利完成。

西安交大一附院眼科成功开展西北首例黄斑外加压术
西安交大一附院眼科成功开展西北首例黄斑外加压术

西安交大一附院眼科是西北地区最早开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单位之一,近年来在秦莉主任和裴澄主任的大力支持下,谢安明教授带领眼底病团队开拓创新,不断开展新医疗新技术,完成了多项省内和西北地区首例手术创新。为陕西省率先开展广角镜下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23 G、25 G、27 G),西北地区率先开展黄斑裂孔内界膜剥除手术单位之一。

在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的关键时期,眼科主动作为,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黄斑外加压术,为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