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8-04
原创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开展 IVUS 引导下血管腔内治疗

作者:血管外科主治医师王世知、徐颖奇

近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为一位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开展了血管内超声(Intra Vascular UltraSound,IVUS)引导下的药涂球囊扩张治疗。

患者为老年男性,因左下肢间歇性跛行 3 年,足趾坏疽 1 月入院。入院后完善下肢 CTA 提示左下肢腘动脉短段闭塞,膝下流出道尚可。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开展 IVUS 引导下血管腔内治疗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开展 IVUS 引导下血管腔内治疗

由周为民教授、王世知博士、徐颖奇博士、张滕博士等专家组成的治疗团队认为:患者病情为腘动脉病变累及关节,如果单纯球囊扩张手术可以开通腘动脉病变,但远期疗效欠佳、通畅率低;而植入跨关节支架后可能出现血管内膜增生引起支架再狭窄及关节运动引起支架断裂、移位等问题;最终,专家团队决定选择在 IVUS 引导下使用药涂球囊扩张血管成形的方案。该方案能够避免植入支架并提高血管的远期通畅率。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开展 IVUS 引导下血管腔内治疗
术前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开展 IVUS 引导下血管腔内治疗
术后

采用药物球囊扩张前,专家团队使用 IVUS 评估腘动脉最狭窄处的直径 2.0-2.4 mm、管腔面积为 8.5 mm2;扩张后直径为 2.9-3.6 mm,管腔面积为 8.5 mm2。根据处理前后的 IVUS 评估结果可以看出腘动脉开通满意,病变段消失。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第三天办理出院。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开展 IVUS 引导下血管腔内治疗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开展 IVUS 引导下血管腔内治疗

IVUS 技术诞生于 20 世纪末,它利用安装在导管顶端的微型超声探头实时显示血管的截面,图像能够清晰的显示管壁结构的厚度、管腔大小和形状等,精确地测量血管腔直径及截面积。

IVUS 技术可以用来辨认钙化、纤维化和脂质池等病变,还可发现动脉造影不能显示的血管早期病变。作为动脉造影的重要补充手段,IVUS 提高了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对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策略、支架选择和效果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