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7-26
原创

冠脉三支血管全部闭塞!PCI+IABP+ECMO 成功联合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作者:彭艺群  冯金城

近日, 64 岁的陈娭毑因急性心肌梗死命悬一线被送进湘潭市中心医院抢救。在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CCU)、重症医学科(SICU)、心导管室、麻醉科、骨科、手术室、心内一区等多学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及时为患者施行了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ECMO),历经 30 多天的全力救治,患者病情稳定好转并恢复自理能力,于 7 月 20 日,康复出院。

据回忆,陈娭毑在 6 月 16 日入院时精神状态极差,胸痛、气促、反应迟钝、四肢湿冷、恶心、呕吐……根据前期的检查回报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接到指令后,心内科介入团队立即为患者行急诊冠脉造影,结果提示其冠脉三支血管全部闭塞!其中,前降支为急性闭塞,右冠及回旋支为慢性闭塞。病变范围大、程度重,情况危急万分,心内科介入团队又紧急为患者行 PCI 术,开通急性闭塞的前降支血管,并置入 IABP 减轻心脏负担。

冠脉三支血管全部闭塞!PCI+IABP+ECMO 成功联合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术后,患者转入 CCU 病房,胸痛情况较前好转,但仍气促明显、血压低,需要升压药维持血压,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氧合。期间,患者心脏电活动极不稳定,室速反复发作,予多次电复律。经过全力救治后,患者病情依旧持续恶化,血压不稳定,并有严重酸中毒,乳酸持续大于 15 mmol/L,生命危在旦夕。

湘潭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吴名星迅速集结心内科副主任黄浩波、SICU 主任贺喜强、CCU 主任朱云龙等专家对患者的病情及抢救进行讨论。专家一致认为,患者唯一的一线生机是立即启动 ECMO 开展救治。

ECMO 又称「人工心肺机」,是使用体外离心泵及膜肺短期代替患者受损的心肺功能,让患者心脏及肺脏得到一定程度的休息,从而达到最终恢复的手段。ECMO 是目前重症可逆性心脏疾病及肺脏疾病的高级治疗方法,在医学界素有「终极救命神器」等称号。

冠脉三支血管全部闭塞!PCI+IABP+ECMO 成功联合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经家属协商同意后,在贺喜强的指导下,SICU 主任医师阳长江、主治医师刘坚及 ECMO 团队为患者在床旁顺利行 ECMO 植入术。当患者血液通过 ECMO 并进行氧合后,氧饱和度瞬间由 80% 上升至 98%,血压也逐渐上升到相对正常的数值,对恢复患者的心肺功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是,ECMO 置管的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医护的管控更为重要。监控、评估、抗凝、镇静镇痛、防治院感、治疗原发病、早期康复训练、营养支持……每一步稍有差池,就会前功尽弃。

为此,CCU 和 SICU 联合组建了 ECMO 特护团队,24 小时在床旁守护患者。随着 IABP+ECMO 的成功运行,患者的血压、心率、氧合、乳酸值等各项指标逐步恢复正常。3 天,患者顺利撤除 ECMO;5 天,患者拔除呼吸机;6 天,拔除 IABP;7 天,转入心内一区普通病房继续进行后续抗心衰、抗感染等对症支持及康复治疗。

7 月 20 日,经过医护患三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陈娭毑顺利康复出院。

冠脉三支血管全部闭塞!PCI+IABP+ECMO 成功联合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据了解,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本身的血管,包括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脉。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板块堆积导致管腔相对性狭窄,在心脏运动负荷增加时就会出现心肌相对性供氧、供血不足即被称为冠心病。如未能接受规范的治疗,血管病变的程度进一步加重,将随时有可能造成冠脉闭塞,引起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的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此次成功救治凶险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救治到管理,湘潭市中心医院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也是医院积极采取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的又一成功病例。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