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7-14
原创

死亡率高达 50%,警惕热射病这个高温杀手!

收录于专题: 炎炎夏日科普篇

​要说最近什么最热?当然是天气了。最近上海持续高温,江浙沪都要变成工折户了。40°的天气已经是常态,妥妥开启「蒸烤模式」,大家都直呼热死了、受不了。事实上,「热死人」还真得有可能发生。伴随着高温而来的热射病多次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死亡率高达 50%,警惕热射病这个高温杀手!

热射病又称为重症中暑,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急症,主要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汗液不能及时排出,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等症状,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症状。

它有 3 个突出特征:

①高温(体温超过 40°)

②没有汗液排出

③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

嘉会医疗全科医生翟霄燕分享道:「人体温在 37°C 时,机体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身体机能也最稳定。在体温有所升高时,也能有一个调节的机制,但当超过一定极限时就会导致机体器官不耐受,产生器官衰竭。」 

比如,对于心脏来说,当体温超过 37℃,逐渐升高至超过 40°C 时,心输出量会成倍增加,耗氧量也增加约 40%。但当体温到达 42℃ 时,心输出量和耗氧量反而会突然下降,并出现心肌坏死。这就是超高温超过组织耐受极限,使得器官功能衰竭所致。因此,热射病致死率非常高!高达 40% 至 50%,对于 50 周岁以上的人,死亡率甚至达到 70% 左右。

热射病危害这么大,那我们该如何判别热射病和普通中暑呢?一般热射病有以下症状:

轻度中暑:又称先兆中暑,表现为: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

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 ≥ 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 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户外长时间作业的环卫工人、建筑工人;长时间呆在封闭房间、汽车里的人;患有慢性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年老体弱者、儿童和孕妇等,都是热射病的高危人群。」 翟霄燕医生提醒道:「如发现热射病症状的患者,需第一时间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然后让其平躺、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盐水最佳)等,同时及时拨打 120 急救,且在急救途中救治不能停歇,注意防止抽搐产生的额外伤害。」

同时,翟霄燕医生也分享了一些贴士,更好地帮助预防热射病的发生:

一、高温天气下需尽量避免在 11-16 时外出,如必须外出则要做好防暑防晒的准备。

准备防暑必需品。首先是防晒用具,如涂防晒霜,戴宽檐帽、充足的水;穿宽松透气浅色服装,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藿香正气滴丸、十滴水、人丹、风油精等。

科学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水,可每隔 15~20 分钟补水 200 毫升,水温不宜过高。大量出汗,要额外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也可适当饮用糖水或运动饮料。

注意散热。可以用冰毛巾擦身体或是风扇进行物理降温。炎热难挡时可用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 5 秒,有助降低血液温度。

二、保证充足睡眠。让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放松,可以通过佩戴眼罩等方式改善睡眠环境,从而保证睡眠质量。

三、帮助自己适应环境。温度的突然变化,会使人体倍感压力,要有意识地让自己去接触一些高温环境,适当关闭一段时间空调,此外,再热的天气空调温度也不能开太低,应在 26°左右,不能低于 20°,以此锻炼提高自己的耐热能力。

最后叮嘱一句,高温天气尽量少外出,如果感觉出现中暑症状较重时,千万不能大意,一定要尽快就医。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