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7-12
原创

父母「选择性遗忘」险些铸成大错 江西 15 岁少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成功换肝

江西 15 岁少年小林(化名),出生 2 月时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接受了胆肠吻合手术。然而狡猾的病魔一直悄悄潜伏继续作恶,15 年后小林恶化为肝功能衰竭,生命垂危。近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肝移植手术后,小林有望重回正常生活。

父母「选择性遗忘」险些铸成大错 江西 15 岁少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成功换肝

今年 2 月的一晚,小林饭后突然呕吐出大量鲜血。家人赶紧将他送往医院检查,结果小林被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由此导致了本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青春少年为何会突然罹患如此重病?经过医生反复询问,父母这才回想起,孩子出生 2 个月后仍然黄疸不退,浑身蜡黄像一个「小黄人」,且大便呈陶土色,当时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在当地医院接受胆肠吻合手术后,医生嘱咐父母,该手术只能延缓肝硬化的进展,不能彻底治愈,后期需要定时复查,必要时还可能要进行肝移植。

然而胆肠吻合手术后的小林,生长发育看起来和其他的孩子一样正常。眼见孩子慢慢长大,原先惴惴不安的父母逐渐放松了警惕,同时出于侥幸心理「选择性遗忘」了医生的嘱咐,多年未给孩子复诊复查。如今,看着病床上脸色苍白、奄奄一息的孩子,他们懊悔不已。

焦急的父母四处打听,最终他们选择从江西赶到湖北武汉,找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丁佑铭教授求助,希望给孩子进行肝脏移植。

丁佑铭教授介绍,先天性胆道闭锁是胆道发育异常,使胆管由空心的「管」,变成了实心的「柱」,导致胆汁无法顺利排出,并反流进肝脏,从而引起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并逐渐发展为不可逆转的淤胆性肝硬化,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肝昏迷甚至死亡。

对于先天性胆道闭锁的新生儿来说,首选肝肠或胆肠吻合手术治疗。但此类手术只是一个过渡性手术,只有极少数患儿能够通过这个手术达到终身治愈,而大部分的患儿最终还是需要接受肝移植。通常情况下,健康的成人只需要捐赠 20% 左右的肝脏,就可满足孩子成长和发育需要。因此,亲体肝移植是先天性胆道闭锁儿童肝移植的最佳术式。

但此时的小林已经年满 15 周岁,且到了肝硬化晚期、肝功能衰竭,亲体肝移植无法满足他的生命需要。2 月 25 日,住院完成肝移植术前评估后,小林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顺利登记,成为了一名肝移植等待受者。

父母「选择性遗忘」险些铸成大错 江西 15 岁少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成功换肝

6 月 28 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终端传来信息:一位脑死亡患者捐献的肝脏与小林匹配成功。6 月 29 日中午 12 时开始,在麻醉科雷少青教授团队的全程保驾护航下,肝胆外科丁佑铭教授带领陈辰、赵凯亮等组成肝移植手术团队,小心翼翼的在患儿上腹部切开一个「人」字形,顺利切除严重硬化变形的病肝后,安全植入新的肝脏,并重建移植肝脏的血管、胆管等。不到 7 个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父母「选择性遗忘」险些铸成大错 江西 15 岁少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成功换肝

在器官移植围手术期精准管理和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帮助下,术后第 1 天,小林就拔除了气管插管,并从重症监护室转入隔离病房;术后第 2 天,便可下床活动。术后第 4 天,他已经可以正常饮食,并终于吃到了妈妈做的清蒸鱼;术后第 7 天,他的转氨酶、胆红素等各项指标转为正常,并顺利从隔离病房转入普通病房。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