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7-11
原创

预防心梗,这些事情要记牢

心梗,是由于心脏自身供血的血管堵塞,导致对应的心肌缺血诱发的心肌坏死。这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百万的心梗患者,但事实上,当我们了解了一些身体的异常后,心梗是可以及时被发现和预防的。

身体有 4 异常,说明心血管''堵塞''严重,占 1 个,就要尽早就医。

异常 1:胸闷胸痛

心脏在排除不良情绪、休息不佳等的干扰后。出现一种像被一块石头压着的胸闷感,并感觉难喘气,甚至有胸痛的现象,很可能是心绞痛、心梗的前兆,建议到就近医院或社区做一下心电图检查。

异常 2:心慌、焦虑

心慌焦虑就像是人的''第六感''。心梗发生前,人们会有一种强烈的焦虑感,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心率增快、心律不齐等,若出现任何一种,最好及时检查,以免情况恶化。

异常 3:局部疼痛

很多心梗患者在发病前都会有局部疼痛的现象。比如肩颈痛、牙痛、上腹部疼痛、左手臂、下颌处等疼痛,这些是心梗发作前,引起的放射性疼痛,不要轻易忽视这些症状。

异常 4:莫名多汗

如果在没有剧烈运动的情况下,脖子、后背、头皮、手心、脚掌等处一直出汗,要警惕。尤其是一段时间反复出现类似感冒发热的症状,建议及时检查。

养护心血管健康,这 3 个习惯不要有

习惯 1:熬夜工作

心脏不好的人,不能勉强加班。

因为长期熬夜工作,会使身体得不到休息,心脏也会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还会降低免疫力,引发多种疾病。另外长期熬夜工作,会使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增多,使血管收缩、痉挛,减少局部血液供应,减慢血流速度,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诱发心梗等。

习惯 2:大量吸烟

烟草中含有的有害成分非常多,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心律失常,甚至堵塞血管,诱发心梗。另外,香烟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在血液中会跟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液的携氧量,增加心脏缺血的状况。

习惯 3:脾气暴躁

生气、发火、暴躁等情绪都会使心跳加快。人在情绪急剧变化时,血压会急剧上升,耗氧量成倍的增加,容易使大脑、心脏缺血、缺氧,尤其是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会增加脑卒中、心梗的发生率。

生活中,防心梗,做好''3 多''

第 1:适当多睡一会儿

睡眠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心脏的健康。研究结果显示,睡眠时间太短会使心脏病的发作风险增加 48%,睡眠时间太长会使心脏疾病的患病率增加 38%。

建议每晚 23 点之前睡觉,最好能使睡眠时间保持在 7~8 个小时。

第 2:多有氧运动

能动时多动一动,促进血液循环。坚持一项有氧运动,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利于机体功能的改善和恢复,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如跑步、快步走、骑自行车、游泳、扭秧歌、健身操、太极拳等。每天运动 25 分钟以上,每周至少运动 4 次。

第 3:多素少荤

多素少荤,减少油脂热量等的摄入,有助于保护血管。有研究结果显示,适量多吃素食能降低 32% 的心脏病风险,建议每天吃一份蔬菜,尤其是青菜。同时,要注意烹饪方法,最好选择凉拌、清蒸、水煮等方式,减少使用煎、炸的烹饪方式,减少油盐糖的摄入,减轻血管损伤,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健康小知识——坚持刷牙

刷牙看似是小事,但刷牙与心脏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牙病的细菌容易跟着牙龈出血进入血液,在人体内的主要器官出现新的感染,增加心血管堵塞的风险。还有研究结果表明,懒得刷牙的人比每天刷牙 2 次,每次至少刷 2 分钟的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 2 倍。所以,刷牙虽然是件小事,但带来影响很大,生活中一定要坚持刷牙。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