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3-25
原创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护「老搭档」三年四次进隔离病房!他们去过武汉抗疫,现仍奋斗在一线

白衣执甲,无问西东。没有疫情时,他们是病房内患者最信任的医护「老搭档」。

疫情出现后,他们三年四五次闯进隔离病房红区。或者武汉抗疫,或者隔离病房内救治青岛新冠患者,已经数不清多少天和家人分隔两地。

本次疫情发生以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向全体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发出《争做抗击疫情的先行者 护佑健康的守卫者》倡议,来自青大附院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医师董振辉以及重症医学科总护士长高祀龙主动请缨再次进入红区,将抗疫经验带到平度,他们「逆行」前线,共同守护上百名新冠患者。为岛城筑起一道安全、安心的防线。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护「老搭档」三年四次进隔离病房!他们去过武汉抗疫,现仍奋斗在一线
高祀龙再次进驻平度定点医院,指导护理组工作

三年五次进入隔离病房

董振辉和高祀龙都在青大附院重症医学科,也就是 ICU 里工作,他们在西海岸院区共同搭档过多年,一直配合的非常默契。

董振辉是医生,高祀龙是护士长,他们配合抢救病房里命悬一线的患者,利用 ECMO(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多次成功将患者拉回死亡线。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承担着青岛救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重任,且需要 ICU 里的医生前去抢救。

2020 年疫情暴发,青岛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都转运到西海岸院区,董振辉第一时间进驻隔离病房,参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随着武汉疫情的持续恶化,高祀龙成为青大附院第三批援助湖北的医务人员进驻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重症病房。之后,董振辉和高祀龙又多次进驻医院隔离病房和青岛市应急备用医院,董振辉四次进隔离病房,高祀龙五次。

多次进入「红区」,两人已经把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任务。「普通病房的医生和护士对呼吸机、有创监测等的接触少,所以有 ICU 经历的医务人员必须要冲到最前线,将危重病人的具体治疗措施落实下去。」两人告诉记者。

此次青岛疫情发生后,青大附院平度院区定点医院有将近 600 名医护人员守护在隔离病房一线。董振辉和高祀龙两人经验丰富,进驻医院担任患者救治组组长以及护理队队长。

3 月 24 日,两个人在平度战疫已经半个月的时间,他们经常要身穿白色防护服,佩戴 N95 的口罩,逐渐变热的天气加上密不透风的装备,身上经常湿透几层衣服。作为一名 ICU 的医生,董振辉第一天就接收了近 40 个病人。

作为医院第六救治组的负责人,董振辉不仅要亲自接收病人进行治疗,还要负责每个组组员的严密防护工作,包括防护和消杀,治疗方案的调整以及核酸检测、病历质量把控等。「即使在隔离病房外,吃饭的时候手机都不离手,可能时不时的有电话,信息还需要处理,整个工作节奏、信息量都非常大。」董振辉告诉记者。

女儿 1 岁时就前线抗疫,他们错过孩子成长

董振辉和高祀龙既是医务人员,与病毒抗争的「战士」,同时也是孩子的父亲。

两人都直言,疫情给他们带来很多生活上的改变,甚至对生活的看法也变得有所不同。这次进驻隔离病房,董振辉的孩子已经 4 岁,从孩子 1 岁起,董振辉就不断在与病毒作斗争,错过了孩子关键的成长期。

「孩子几乎都是妻子、父母来带,妻子是医院耳鼻喉科的一名医生,对我的职责非常理解,也正是这样,我们的整个家庭能够在疫情下,平稳处理各种冲突,我也能安心上一线工作。」董振辉直言,女儿现在长大后,大约能够理解父母的职业。

「她嘴里经常念叨长大了要和爸爸一样去打病毒,虽然很心疼她,但是心里也有些许安慰,女儿真的长大了。」董振辉说道。

高祀龙是医院的老员工,从 2001 年开始,就在医院做护理工作。

在重症医学科呆了几十年已经成为护理人员心中的「定海神针」,同样,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医务人员,「孩子已经上初中了,很理解我现在的工作,也会主动打电话问我前线的一些工作。」高祀龙告诉记者。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护「老搭档」三年四次进隔离病房!他们去过武汉抗疫,现仍奋斗在一线
董振辉承担救治、防护、管理等多重任务

比起心疼自己,高祀龙更心疼与自己并肩作战的其他队友。在武汉前线时,院长助理、护理部主任魏丽丽带领青大附院百人组成护理组,高祀龙作为总护士长与脱淼总护士长、吴倩护士长组成了 4 人核心管理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任务。

为应对本次疫情,在院长助理、护理部主任魏丽丽的带领下,高祀龙总护士长与脱淼总护士长、祝凯总护士长重组 4 人核心管理小组;在到达平度院区的二十天里,高祀龙护士长和两位总护士长一起,每天早上 7:30 开始,先汇总每日感控问题、医疗队会议重点内容以及日常护理工作出现的疏漏点、防护物资对接等,然后对 9 个病区进行逐一督导、巡查,查看了解特殊患者的病情以及护理措施的落实,指导新冠患者的救治护理工作。

「这次在平度,我们的魏丽丽院长助理,脱淼总护士长身上的工作任务比我们更重,她们身上承担的责任更多。几乎都是连轴转,很心疼她们。」高祀龙说道。

说起疫情对自己的影响,两人直言,生活中很多事情都看的更开,比起所有事情,健康、平稳是最重要的,想要好好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开心地生活。

曾冒危险给八旬患者切开气管

两人都工作在 ICU 科室,职业生涯中救治过无数患者。无论平时还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他们有一种天生的使命感,救活一例,使命感会越来越强。

「逆行武汉时,有一次接诊年龄最大的一名患者是一位 91 岁的老人,他在入院时意识模糊,经过积极救治后恢复了意识,现在已经进入康复期,可以与家人进行沟通,我们现在正帮助他下地进行活动。」

高祀龙介绍道。「在武汉时,还有一位 57 岁的患者从方舱医院转入同济医院时情况非常严重,幸运的是,我们及时给他上了呼吸机,经过 10 天的插管治疗他已经脱机拔管了,情况也愈来愈好。」

武汉前线时,高祀龙曾经协助队友一起冒着高危,为八旬患者实行微创气管切开术。从停呼吸机、开放气道到完成套管置入,仅用时 20 秒。「患者 87 岁,为转入青大附院接管病区的三位危重型患者之一,合并脑梗死、高血压病、冠心病、房颤等多种严重基础疾病。

同时经口气管插管已 50 天,病情复杂,短期难以达到脱机条件。

为更好地管理气道,控制肺炎,医疗队队长、青大附院副院长牛海涛与专家组成员讨论后做出决定:为患者行气管切开术。」高祀龙介绍,那是自己经历过最为危险的时刻之一,后来患者救活了,他也早已经把危险抛到了脑后。

心中充满的成就感也使得两人再一次冲在前线,这一次,董振辉已经非常淡定。「三年多的抗疫中,确实对呼吸道疾病有了更深的认识,也知道如何在实战中保护自己和队友,也知道如何会更好地保护患者, 如果将来还有病毒到青岛,我们可以用更快的速度消灭他们,共同守护这座美丽的城市。」董振辉告诉记者。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护「老搭档」三年四次进隔离病房!他们去过武汉抗疫,现仍奋斗在一线
董振辉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护「老搭档」三年四次进隔离病房!他们去过武汉抗疫,现仍奋斗在一线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护「老搭档」三年四次进隔离病房!他们去过武汉抗疫,现仍奋斗在一线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护「老搭档」三年四次进隔离病房!他们去过武汉抗疫,现仍奋斗在一线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