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3-10
原创

老年性聋真的可以不管吗?

老年性聋真的可以不管吗?

「人老了,听力下降是正常的,不用管……」,日常工作当中,常常听到老人这样说。不错,老年性聋是一个渐进性的退行性改变,尤其是早期轻度听力损失的时候,老年人甚至子女都很难意识到,但等到出现「听得见声音、说快了就听不懂」反应迟钝的现象时,往往听力损失程度都比较严重了,这时即使佩戴助听器,效果已经不如早期,听觉功能也很难恢复了。

2021 年「世界听力报告」发布,报告中指出:目前全球约有 1/5 的人受到听力损失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和全球老龄化,预计到 2050 年,全球将有 1/4 的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而 60 岁以上的人口超过 65% 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但仍要等待 9-10 年才会寻求帮助以改善听力状况。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均带来极大的负担。因此我们说,老年性聋是潜在的非常隐匿的,它是机体衰退最早的一个信号之一,虽然不危及生命,危害也是非常大的,绝非危言耸听:

安全隐患

老年人本身腿脚不方便、避险能力减弱,再加上听力下降,安全隐患可想而知。比如:听不见敲门声、汽车喇叭声、婴幼儿的哭闹声、电话铃声等。

严重影响社会交往

听力损失其实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社会交往。听力不好,沟通交流存在问题,听不到、听不清或听不懂,久而久之,老人就会变得孤僻、易怒、多疑、躲避社交,与亲人、周围的人产生隔阂,脱离正常的生活,严重者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导致老年痴呆症

早期时,老年人自己意识不到,就需要周围的亲属、朋友发现后,及时提醒老年人去正规机构做相应的诊断,临床治疗无效时,尽早寻求专业的机构及有资质的验配师选配适合的助听器等方案进行听力康复,避免由于长时间的听力损失,给老人带来以上的不利影响。每年的「3 月 3 日」既是「全国爱耳日」,同时也是「世界爱耳日」,2022 年第 23 个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关爱听力健康,从关爱自己、关爱身边的老人做起,不要让老人因为听力问题,无法享受聆听带来的天伦之乐,希望每一位老人都能拥有一个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

听力康复知识小科普

大部分外、中耳疾患及突聋早期等可以通过临床的药物、手术或高压氧等治愈。经临床治疗无效或效果差或拒绝治疗,还存有部分残余听力者,可以通过配戴助听器来改善听力。若助听器配戴无效的双耳极重度耳聋患者则可以通过手术植入人工耳蜗获得听力。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