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4-08
原创

小女孩总咬自己?竟是因为 ta……

小女孩为何总咬自己?原来,痛的不是手,是心!

齿,通常用来咬、咀嚼食物。但是你能想到,这个小女孩却用牙齿来咬自己手掌,即使皮肤毁损、肌肉显露,仍停不下来吗?

日前,小女孩的家长带她来到 广西江滨医院(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 就诊。

经检查发现,发现小女孩患上了抓痕障碍。

原来,痛的不是手,是心!

医生了解发现:小女孩为家中小女儿,父母年龄大,与她有代沟。父亲对其关心很少,甚至不知道她几岁、读几年级了。哥哥比她大十几岁,有时大哥、大嫂代替父母管教她。

同时,小女孩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与同学关系紧张,且学习压力大,苦闷、压抑情绪无法排遣。

最终,孩子只能咬自己手掌发泄。

小女孩总咬自己?竟是因为 ta……
小女孩总咬自己?竟是因为 ta……

什么是抓痕障碍?

抓痕障碍(Skin-picking disorder),也叫抠皮症。

患者常以反复搔抓皮肤而造成皮损为主要特点,自觉明显痛苦,并试图停止搔抓,又难以有效自控。

抓痕障碍的病因

目前抓痕障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据报道,抓痕障碍的患病率为 1.25%-5.4%;抓痕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率为 28.3%-43%。深入研究发现,抓痕障碍患者可能存在 SAPAP3 基因缺陷。

神经解剖因素:前额叶-纹状体环路存在异常,患者无法良好地整合信息、调节动机、控制行为。

环境因素: 经研究发现,缺乏刺激、过度无聊的环境、严苛的活动限制、童年遭受的性骚扰行为等,会导致抓痕障碍的发生。

哪些人容易患病?

存在上述遗传因素、神经解剖因素、环境因素的人。

抓痕障碍可起病于任何年龄,12-16 岁多见,女性约为男性的 3 倍,通常以痤疮、粉刺等皮肤病变作为诱因。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抓痕障碍?

可对照有无以下症状:

反复抓挠、挑、凿、刺、挖、摩擦或挤压、咬啮皮肤。常见部位是面部、手臂、手,这些部位有可能是有瑕疵的(如痤疮、老茧),也可能是正常的或搔抓过的。搔抓后部分患者会检查、揉搓、咀嚼或吃掉抠下的皮肤。大部分患者用指甲搔抓皮肤,也有部分患者用镊子、针或其它物品。

搔抓行为常发生在独处或只有家人在场时。搔抓时患者可能是无意识的,也可能是有意识的。患者搔抓前可能感到焦虑、抑郁、无聊、抠皮的冲动,搔抓后情绪得到缓解,体验到愉快感、放松感、满足感,但随后可能会产生尴尬、羞耻、愧疚感。

患者可能试图停止这些行为,但控制不住自己。文中的小女孩在难过、烦躁时先用尖锐物品刮手掌,待皮肤破损后用牙继续咬,咬掉了就吞下去。小部分患者会抠剥别人的皮肤。

患者不敢暴露受损的皮肤,经常用化妆品、衣物等遮蔽受损严重的部位,甚至不愿出现在公共场合,不愿上学、上班,回避社交。

反复搔抓皮肤可引伴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的皮肤溃疡、结痂、瘢痕,也可能继发感染,严重时甚至引起败血症。文中的小女孩因手掌皮肤瘢痕不能握拳,关节活动受限。

反复挤青春痘或搔抓就是抓痕障碍吗?

不一定。一般人群单纯挤压青春痘无上述特点。

抓痕障碍可由挤压青春痘诱发,反复的搔抓行为引起患者内心冲突、给其带来痛苦体验。患者在搔抓和抵抗搔抓之间花费时间多,影响其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社交等。

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 可通过习惯逆转疗法、认知行为治疗、接纳承诺疗法、正念疗法进行治疗。

其中,社会支持,如文中的小女孩,若家人和朋友理解、鼓励、帮助她,会使她更快更好地恢复。要注意,虽然亲朋好友想要帮助患者,但有时反而会伤害到患者。需以一种让对方可接受的方式去沟通,做到耐心、冷静、灵活。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部分抗精神病药、谷氨酸能药物、纳曲酮、肌醇对抓痕障碍治疗有效。

其它治疗: 对皮损处清创、抗感染等。少数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