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1-07
原创

中位生存期仅 4 个月,胰腺癌为何被称为「癌中之王」?

胰腺癌位置隐蔽,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就是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治疗困难,治愈率低,预后极差,总体 5 年生存率仅为 1%-4% 左右,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统计,中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在过去二十年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尽管生命科学研究突飞猛进,医学诊疗技术日新月异,但胰腺癌的治疗效果却无明显改观。

因胰腺癌离世的世界级名人包括歌唱家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三大男高音之一)、影星斯威兹(Patrick Swayze,经典电影《人鬼情未了》男主角)、科学家斯坦曼(Ralph Marvin Steinman,2011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诺奖历史中第一次颁给已故人士),以及今年 1 月去世的「斯内普教授」艾伦·里克曼(Alan Rickman,《哈利波特》中 Professor Snape 的扮演者)。

什么是胰腺癌?

通常医学上讲的胰腺癌,指的是胰腺导管细胞癌,是消化道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胰头部。以腹痛及无痛性黄疸为常见症状,是最致命、最难发现、扩散最快的癌症之一,被称作「癌中之王」。

原发胰腺的肿瘤还有一类是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源于胰腺多能神经内分泌干细胞的一类肿瘤,大家所熟知的乔布斯得的就是胰腺内分泌肿瘤,而不是通常所说的胰腺癌。

胰腺癌是高度恶性的肿瘤,发病凶险,侵袭性强,由于缺乏早期典型症状,也没有便捷而特异性高的检测方法,多数患者在初诊时已病至中晚期。未接受任何治疗的胰腺癌病人的中位生存仅约为 4 个月左右,诊断后的生存期很短,1/3 以上的患者无法接受根治性手术,超过 3/4 的患者在诊断 1 年内死亡,其 5 年生存率不足 8%。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和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

中位生存期仅 4 个月,胰腺癌为何被称为「癌中之王」?

胰腺癌位置隐蔽,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就是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治疗困难,治愈率低,预后极差,总体 5 年生存率仅为 1%-4% 左右,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让人防不胜防,让人无可奈何!

胰腺癌为什么是「癌中之王」?

01恶性度高,生存率低

胰腺癌恶性度极高,一旦发病,进展迅速,总体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或转移发生率高,预后极差,总体 5 年生存率仍不足 10%!全世界范围内,胰腺癌总体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12 年全球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列恶性肿瘤第 13 位和第 7 位。2018 年美国新发病例数>55000 例,因胰腺癌死亡病例数 44 330 例。预计至 2030 年,胰腺癌病死率将跃居成为肿瘤相关死亡第 2 位。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 2000 年至 2011 年中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增加,2015 年我国胰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中第 9 位,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中第 6 位。

02起病隐匿,难早发现

胰腺在腹膜后位置,位置深,胰腺癌早期常无特异的临床表现,绝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属中晚期。癌症之所以可怕,主要还是晚期,胰腺癌尤其是如此。

03晚期难治,预后极差

晚期胰腺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极差。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胰腺癌诊断和治疗水平有所提高,比如腹腔镜技术、机器人等外科手术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发展,立体定向放疗、纳米刀消融治疗、放射粒子植入等局部治疗手段以及内科抗肿瘤药物特别是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的研发上市应用,胰腺癌的治疗在不断的进步,但远不够理想。

如何预防胰腺癌

我们通常所说的预防当然指的是一级预防,也就是病因预防。要预防胰腺癌首先得知道它发生的病因,但由于确切的病因不明,胰腺癌还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不过针对胰腺癌的一些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可采取一些措施降低发病风险,比如:戒烟,控酒,提倡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饮食,避免高脂高热量饮食,提倡户外有氧活动,避免超重肥胖,防止良性病变恶化,有胰管结石、导管内粘液乳头状瘤和囊性腺瘤等其他胰腺良性病变者应及时就医,及时诊治慢性胰腺炎和糖尿病等,高危人群有家族史者要特别提高警惕。

中位生存期仅 4 个月,胰腺癌为何被称为「癌中之王」?

在病因没有完全弄清楚之前,最现实最必须要做的就是要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但由于胰腺癌位置较深,位于腹膜后的位置,胰腺癌在早期并没有特异的表现。

因此,胰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但只要重视,还是可以尽最大可能抓住一些蛛丝马迹。以下列举一些胰腺癌的临床表现,其中很多没有特异性,也就是其他疾病也可能有这些表现,出现这些表现一定要重视,不能掉以轻心。

胰腺癌主要症状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该引起重视并且及时就诊。

1、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黄疸;

2、近期出现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超过 10%;

3、近期出现无法解释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

4、近期出现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症状,内镜检查正常;

5、突发糖尿病而又无诱发因素(如家族史、肥胖);

6、突发无法解释的脂肪泻;

7、自发性胰腺炎的发作;

8、嗜烟者应加倍怀疑。

中位生存期仅 4 个月,胰腺癌为何被称为「癌中之王」?

和大多数癌症一样,目前为止,胰腺癌的确切病因还没有完全弄明确,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了和胰腺癌发病相关的一些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过量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体重指数超标、过量饮用咖啡、环境污染、遗传因素(家族史)、慢性胰腺炎史、胆囊切除史、职业因素等,当然年龄(中老年人)是多数恶性肿瘤的天然高危因素。

中位生存期仅 4 个月,胰腺癌为何被称为「癌中之王」?

糖尿病人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似乎要高于普通人群,但两者之间是否明确相关,还没有明确结论。

胰腺高危人群

01 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

02 长期吸烟和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史

03 无明显诱因的中上腹饱胀不适、腹痛,出现食欲不振、乏力、泻、消瘦或腰背部酸痛等症状

04 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尤其合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

05 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尤其合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

06 无家族遗传史的新近突发糖尿病

中位生存期仅 4 个月,胰腺癌为何被称为「癌中之王」?

胰腺癌筛查方式

对胰腺癌高危人群,可考虑进行筛查:抽血查 CA199、CA125、CEA 等肿瘤标志物,并结合腹部 CT、磁共振,有时也可考虑配合 B 超。

如果怀疑胰腺癌,可进一步 抽血查 CEA、CA199 等肿瘤标志物,同时进行 超声、增强 CT、磁共振 等检查。

如果发现胰腺有占位病变,且 CA199 升高,即便没有明显表现,也可以基本考虑胰腺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超声内镜(EUS)、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具有较重要的价值。

胰腺癌如何治疗?

胰腺癌的治疗主要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胰腺手术被誉为外科学「皇冠上的明珠」,难度高,风险大,极具挑战性。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实现长期存活的唯一希望,但由于确诊时大部分已属晚期,因此目前手术切除率低于 20%。研究表明,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手术方式的选择要结合患者一般情况,肿瘤位置、体积、血管侵犯、周围脏器浸润等来确定,可行开放或微创手术。对于暂时无法手术切除或复发转移的患者,需进行药物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积极参与新药临床试验,也可以令患者获益。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药物研发的可喜进展,治疗手段和方案的日益丰富,多学科综合诊治的参与,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为胰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和获益。总之,胰腺癌并非不可战胜,放弃才是最大的认知误区。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