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12-24
原创

谈起「你我他」,孩子懂了吗?

孩子和大人说话是有区别的。在同样的场景下,孩子说出的话听起来要显得比大人幼稚许多。比如,孩子会说:「多多不要啦,爸爸吃」「多多怕怕,爸爸抱多多」;大人则会说「我吃饱了,你吃吧」「我很难过,抱一下我好吗?」

你看出哪里不同了吗?这两段话当中,对人的称呼发生了变化。事实上,如果想让语言变「幼稚」起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使用人称代词代指对话中的个体,而直接用个体的名称来称呼自己或对方。这种语言上的区别,实际上体现了幼儿和成人对人称代词掌握情况的不同。

一、幼儿对人称代词的获得顺序

根据语言学家(许政援,1992)的研究显示,幼儿获得人称代词的顺序是首先学会「我」,然后学会「你」,最后再学会「他」。在 16 个月以前,幼儿在交流对话中都用直称,到 18 个月左右才开始模仿使用人称代词。在两岁半时,幼儿大致正确掌握「我」和「你」主格、宾格、所有格的使用方法。至于「他」,幼儿则要等到 19-20 个月时才会逐渐开始模仿,三岁半前后才能完全掌握。

二、 为什么幼儿人称代词的获得顺序是「我你他」?

幼儿对人称代词的获得顺序实际上体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我」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指说话者本人;「你」指交流中的受话者,对象虽然变化但角色比较固定,处于对话框架内;「他」则指跳出对话框架的第三者,对象变化更多,更复杂。由此可见,要学会正确使用「我」「你」「他」,对幼儿的抽象概括能力要求是逐步提高的。人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从认识简单的具象事物,到逐渐认识复杂的抽象事物。因此,幼儿人称代词的获得顺序,实际是由儿童认知发展从具象到抽象这一规律所决定的。

三、 如何去正确的教授孩子人称代词?

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特意去教会孩子如何使用人称代词,因为孩子在日常的社交对话中便会潜移默化习得。另外,受其认知发展水平所制约,孩子有时会规律地出现人称代词错用,也属于正常现象。

对于年龄较大却仍无法正确习得人称代词的儿童,家长则应及时带孩子找专业的医疗机构咨询,检查孩子是否出现语言发育迟缓,切勿因为错误的引导而耽搁孩子最佳的康复时机。

参考文献:

[1] 许政援, 闵瑞芳. 汉语儿童人称代词的获得 [J]. 心理学报,1992,(4):343-344.

[2] 许政援. 儿童语言和认知(思维)发展的关系 [J]. 心理学报,1994,26(4):350-351.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