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12-22
原创

全疆首例!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保留自主呼吸无管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

近日,医院粤喀多学科团队在保留患者自主呼吸下,成功为一名宫颈癌术后患者施行了新疆首例无管单孔胸腔镜微创纵隔淋巴结活检术(Tubeless VATS),术后 24 小时患者即出院回家休养。

46 岁的王女士(化名)因「宫颈癌术后」复查入住我院肿瘤内科,完善全身常规检查以及 PET-CT 等针对肿瘤的特殊检查后,发现她的纵隔淋巴结长径 1.5 厘米,稍增大,肿瘤标志物开始增高,临床难以判断是否转移,无法开展下一步诊治。肿瘤内科遂邀请了 MDT 团队针对其病情展开讨论,专家们分别从各自专科角度提出诊疗意见。

全疆首例!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保留自主呼吸无管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
核医学科王晓燕教授

PET-CT 结果提示纵隔淋巴结肿大,代谢增高,考虑肿瘤转移的可能性大,建议高代谢处活检。

全疆首例!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保留自主呼吸无管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
妇科黄永文教授

最好能够进一步明确病理是否转移,以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但这需要切除一颗完整淋巴结做病理及其基因检测。

全疆首例!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保留自主呼吸无管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
麻醉科沈宁教授

传统的胸科手术常规应用双腔气管插管,对气道和声带具有一定损伤,肌松药及麻醉药还会造成术后恶心呕吐,疲倦乏力等等。

全疆首例!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保留自主呼吸无管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
胸外科程华教授

按照患者目前的情况,取纵隔淋巴结进行活检很有必要,为避免麻醉及手术创伤对肿瘤患者免疫力的进一步打击,我们可以为患者进行保留自主呼吸无管单孔胸腔镜微创纵隔淋巴结活检术。

全疆首例!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保留自主呼吸无管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

麻醉科沈宁教授:

程华教授的方案可行性极高,无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能够克服「小手术大麻醉」的弊端,适合于此类相对简单的手术。

经过全面评估与讨论后,MDT 团队一致认为可为患者进行保留自主呼吸无管单孔胸腔镜微创纵隔淋巴结活检术,术中需手术医师与麻醉医师密切配合,麻醉医师给予静脉镇静,手术医师进行切口局部阻滞、肋间神经与迷走神经阻滞等。

「术中最大的难点是患者在非气管插管下要保证麻醉深度的同时维持自主呼吸,这需麻醉团队的全程监护和积极配合」,沈宁教授说道。为此,MDT 团队还制定了严密的针对性预案,确保手术万无一失。

全疆首例!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保留自主呼吸无管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
手术由程华教授主刀,沈宁教授通力配合

手术团队由程华教授、沈宁教授、胸外科柔性援疆专家薛兴阳教授、胸外科安尼瓦尔·买买提教授等相关科室专家组成。按照术前制定的周密计划,在静脉镇静+肋间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迷走神经阻滞的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手术团队为患者施行了无管单孔胸腔镜纵隔淋巴结取活检术,历经半小时成功取得活检病理,术后病理结果证实淋巴结转移。

整个手术过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 10 分钟麻醉清醒,精神状态良好。术后 1 小时,患者能自行下床自由活动,24 小时即出院回家休养。

全疆首例!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保留自主呼吸无管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
3 cm 大小的手术切口

据程华主任介绍,保留自主呼吸无管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是多种新技术的综合应用,术中保持自主呼吸,无需气管插管、胸管及尿管等,只需在侧胸壁开 3 cm 手术切口,可以极大地减少患者的创伤,将微创的理念发挥到极致,实现将相对简单的胸科手术开展成为日间手术。但截至目前,保留自主呼吸胸腔镜手术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程华主任和沈宁主任团队正在开展进一步研究,争取让更多的患者能安全顺利地度过手术和麻醉难关!

全疆首例!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保留自主呼吸无管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
从左至右为薛兴阳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沈宁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程华教授(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胸外科)

此次无管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属新疆首例,不仅展示我院成熟的诊疗机制、优秀的 MDT 团队和精良的操作技术,同时也为今后开展类似疾病及重大疑难疾病的救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