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07-21
原创

创新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方式,打造世界眼科领域「深圳样板」

平时我们能看到的眼睛部位,只占眼睛的 20%,还有 80% 我们看不到的,叫「眼底」。「眼底」一生病,后果很严重!如果眼底发生病变,视力就会受到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失明。01 右眼视网膜「掉」了,视力只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中,如果「眼底」发生病变,人的视力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失明。近日,深圳市眼科医院院长张少冲团队的项目「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发病机制及诊治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获得了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是广东省眼科领域唯一一个获奖项目!团队创新开展了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疗技术,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眼底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新技术为眼底病患者带来福音

2019 年底,梅州的李先生(化名)突遇人生的「至暗」时刻,右眼发生了视网膜脱离。在外院经过治疗后,李先生的右眼裸眼视力仅剩 0.02,之后一直靠着左眼 0.8 的视力生活。

今年 1 月,李先生发现自己的左眼看东西有黑影遮挡,随即马上从梅州赶来深圳市眼科医院寻求张少冲团队的帮助。经检查发现,李先生左眼出现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接近一半的视网膜已经发生脱离,脱离的部位逼近视力最敏感的区域——黄斑区,若病变进一步发展累及黄斑区的话,李先生的视力将会出现不可逆的下降。

创新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方式,打造世界眼科领域「深圳样板」

考虑到李先生仅靠左眼维持日常生活,张少冲团队认为,挽救左眼视力对李先生的意义重大,随即为李先生办理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为他安排手术。张少冲团队经过对患者左眼病情的全面综合评估,最终手术方式确定为「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气体填充手术」,手术切口直径仅 0.5 mm,且无需缝合。

创新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方式,打造世界眼科领域「深圳样板」

▲裂孔已经封闭

手术后,通过抗炎对症治疗,李先生的病情恢复良好,4 个月后复诊,显示他左眼视网膜裂孔已经封闭,矫正视力恢复到 1.0。李先生满怀感激地说道:「感谢张少冲院长和他的团队,让我彻底告别了失明的恐惧和不安。」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致盲率极高的复杂性眼底病

李先生所患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属于复杂性眼底病,该疾病是一组发生于玻璃体和视网膜、严重影响视功能的眼部疾病的一个重要分支。

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主要包括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以及黄斑部疾病等多种眼后段疾病。

由于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涵盖多种疑难复杂眼底外科疾病,且视功能损伤重、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以及预后不良等,已逐渐成为全球视力损害及不可逆性盲的主要原因。

打造世界眼科领域的「深圳样板」

张少冲团队是国内「眼底病」领域的先驱者和引领者,从事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0 余年,在国内率先使用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眼底疾病,并提出了一系列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手术革新方式,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肯定与高度评价。

创新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方式,打造世界眼科领域「深圳样板」

不久前,2020 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在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公布。其中,张少冲团队的项目《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发病机制及诊治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获得了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课题组成员分别来自中山眼科中心(魏雁涛、张钊填、张 婷、蒋欣桐)和深圳市眼科医院(陈璐、方冬)。

张少冲团队通过长期系列临床研究发现,微创玻璃体手术最终视网膜复位率方面与传统玻璃体手术无明显差异。且具有切口小、免缝合、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舒适感更好、恢复更快等优点。这些创新高度贴合了目前微创玻璃体手术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视觉质量、舒适度和治疗的依从性。

创新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方式,打造世界眼科领域「深圳样板」

张少冲强调,眼底一旦发生病变,无论怎么治疗都很难恢复到正常视力,所以眼底病变产生的「盲」又称为不可逆性盲。因此,定期检查眼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同时,因为眼底病是眼科最复杂的疾病之一,建议人们前往正规的眼科专科机构做检查。

张少冲表示,深圳市眼科医院未来将基于 5 G 技术的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信息技术的打造数据化眼健康楼宇,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眼健康服务体系,同时将致力临床与科研的一体化发展,助力世界眼科领域有更多的「中国制造」「中国标准」「深圳样板」。

*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