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06-24
原创

胡凯:复发难治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免疫治疗探索,我们步履不停

2021 年 6 月 9 日-17 日,第 26 届欧洲血液学年会(EHA 2021)以线上形式召开。作为欧洲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每年都有来自全球 100 多个国家的 10000 余名专业人

2021 年 6 月 9 日-17 日,第 26 届欧洲血液学年会(EHA 2021)以线上形式召开。作为欧洲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每年都有来自全球 100 多个国家的 10000 余名专业人士与会,一起分享并探讨有关血液学的创新理念及最新的科学和临床研究成果。

本次 EHA 大会,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博仁医院克晓燕教授、胡凯主任团队 5 项研究成果入选 EHA 展示。我们有幸邀请到胡凯主任为大家解读并分享团队入选的临床研究主要内容及其带来的临床意义,并展望未来。

探索复发难治性淋巴瘤 / 多发性骨髓瘤的前沿治疗方法

探索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基因学特点,研究其对免疫治疗的意义

我们团队今年向 EHA 投稿了 5 篇研究,都是一些临床问题的初步探索。第一篇研究为探索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R/R DLBCL)的基因学特征,及其在免疫治疗时对预后的影响。目前,R/R DLBCL 肿瘤基因学特征还不是很明确。本项研究纳入的 105 例患者的基因分子进行了二代测序分析。

结果发现,高危型基因呈现聚集性趋势。其中,如 TP53 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异常,在这些患者中都显得比较突出。同时发现 CAR-T 免疫细胞疗法可以克服基因学特征的不良预后因素。本研究为未来这些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也对这些患者的基因学特征和预后做了初步的探索。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 CAR-T 治疗

我们团队第二篇研究探索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SCT) 联合 CAR-T 治疗进展期复发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 B 细胞淋巴瘤(R/R CNSBL)的疗效。

很多复发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R/R CNSL)患者经过多线化疗甚至放疗,疗效并不显著。这时大剂量化疗后进行 ASCT,可使很多化疗敏感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但依然有部分患者在移植后出现复发。我们在前期探索研究中发现 CAR-T 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有一定的疗效。

并且,通过 ASCT 联合 CAR-T 治疗,可以加深患者缓解深度,达到长期控制疾病甚至治愈的目的。本项研究纳入近 20 例患者,其中,部分患者采用 ASCT 联合 CAR-T 治疗,另外部分患者只采用自体 CAR-T 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式,ASCT 联合 CAR-T 治疗的患者在生存上明显更具优势。

未来对于这部分患者,特别是对化疗还有一定敏感性的患者,建议采用 ASCT 联合 CAR-T 治疗,达到长期治愈的目标。

亲缘半相合供者全人源 CD19、CD22 双靶点 CAR-T 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 B 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我们团队的第三篇研究是有关亲缘半相合的 CD19、CD22 双靶点 CAR-T 联合同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进展期的复发难治性 B 细胞淋巴瘤。

现在临床很多患者经过多线治疗,包括自体 CAR-T 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疾病依然处于进展期,既往研究发现,由于患者肿瘤负荷,即使后续采用 allo-HSCT 治疗,患者依然容易复发,预后较差,移植效果不好。本项研究旨在通过供者来源的 CAR-T 联合同供者 allo-HSCT 治疗,使患者在移植前将肿瘤负荷降到最低。

通过 CAR-T 的作用,在移植之后,完全重建之前,控制肿瘤复发,提高移植的效果。目前这类研究比较新颖,入组病例数量相对较少。但在少数患者中,已经显示相对比较理想的疗效。同既往的传统移植比较,安全性没有明显下降,而有效率有一定程度提高。未来我们团队还会对此方向继续进行探索。

伴髓外病变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BCMA CAR-T 治疗后疾病进展的肿瘤特征

我们团队的第四篇工作是有关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的研究。该项研究纳入了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博仁医院采用自体 BCMA CAR-T 治疗的 8 例 R/R MM 患者。特殊的是,本研究患者均伴有比较明显的髓外包块浸润。

既往研究对 CAR-T 治疗伴有髓外病变的 R/R MM 患者的疗效尚不明确。本研究入组患者显示,短期来讲 CAR-T 治疗患者都取得了缓解,而且有些患者还达到了完全缓解。

但是伴有髓外病变的 R/R MM 患者的 CAR-T 疗效比没有髓外病变的 R/R MM 患者的疗效短。很多伴有髓外病变的 R/R MM 患者在短期内出现复发,提示我们需要探索其他同 CAR-T 联用的治疗方式,延长和维持 CAR-T 的疗效。这也是未来我们团队需要做的重点研究方向。

CAR-T 治疗前预处理方案的优化

我们团队的最后一篇研究是探索对 CAR-T 治疗前预处理方案的优化调整。当下 CAR-T 治疗前的经典清淋预处理方案是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但是对于某些患者来讲,特别是伴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这种预处理方案并不适用,可能会加重肾功能损伤。对于替代经典清淋预处理方案,本研究探索了苯达莫司汀的清淋预处理效果及其对 CAR-T 疗效的影响。

结果显示,对部分患者采用苯达莫司汀进行 CAR-T 前的预处理清淋,并不影响 CAR-T 的扩增和疗效。对于 CAR-T 治疗的患者来讲,清淋预处理就多了一个选择,使 CAR-T 的适应证就更加的广泛。后续的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观察。

CAR-T 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前路光明、探索不停

目前,CAR-T 细胞疗法在复发难治性血液肿瘤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进展,特别是 CAR-T 治疗 B 细胞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均取得较好的疗效。在多个指南中,也将 CAR-T 治疗纳入复发难治性血液系统肿瘤的二线治疗以后的首选。但是目前 CAR-T 治疗依然有问题亟需解决。

第一点是 CAR-T 治疗的适应证。由于很多患者缺乏靶点,目前无法接受 CAR-T 治疗。未来,我们会探索更多安全有效的靶点,拓宽 CAR-T 的适应证。特别 CAR-T 对 T 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等的治疗。

第二点是 CAR-T 治疗的安全性。尽管 CAR-T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对于很多患者来讲,CAR-T 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 反应)、中枢神经毒性等问题,依然困着医生在临床上对新技术的使用。未来会对如何改善 CAR-T 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进一步探索,使整个治疗体系更加安全、有效。

第三点是 CAR-T 的疗效。目前,CAR-T 治疗对于部分患者有效,但还有部分患者无效或者短期内复发。考虑从两方面着手改进。一方面,在治疗前通过对患者肿瘤的特征、免疫功能状态、肿瘤分子学特点等,寻找预测 CAR-T 疗效的疾病特点,进行治疗前的干预。

另外一方面,需要在 CAR-T 治疗后选择相应的维持治疗或者多靶点序贯治疗,改善和维持患者 CAR-T 之后的疗效,使 CAR-T 治疗的疗效达到更长甚至是达到治愈。

第四点是 CAR-T 细胞来源问题。很多患者经过前期多疗程的化疗以后,导致患者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不能通过自身采集到足够数量或者是功能良好的 T 细胞进行培养。这时需考虑使用异体 CAR-T 或者通用型 CAR-T,但当下异体和通用型 CAR-T 还有免疫学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未来需要探索的方面。

如果短期内通过技术水平,不能解决异体 CAR-T 免疫障碍问题,是否可以通过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通过调整临床模式,使本来没有自身免疫细胞的患者接受到异基因 CAR-T 和异基因移植的联合治疗,达到未来治愈的目标。这也是未来我们和移植团队合作开展的研究方向。

作者简介

胡凯:复发难治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免疫治疗探索,我们步履不停

胡凯,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博仁医院副主任医师。

血液四科(成人淋巴瘤)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成人淋巴瘤专家。

擅长: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擅长整合新技术治疗难治复发淋巴瘤及骨髓瘤;致力于 CAR-T 治疗淋巴瘤及骨髓瘤的研究。

现任北京市医学会血液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 30 余篇,参编参译著作 5 本。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