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05-28
原创

我们现在睡不好,那老了以后呢?

曾经,我天真地以为自己睡不好是因为太忙。却万万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睡不好是因为太「闲」!晚睡 1 小时,早醒 3 小时,反正结论是睡了个寂寞 2020 年 12 月 03 日,对于张大爷(化名)来说,有

曾经,我天真地以为自己睡不好是因为太忙。却万万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睡不好是因为太「闲」!

晚睡 1 小时,早醒 3 小时,反正结论是睡了个寂寞

2020 年 12 月 03 日,对于张大爷(化名)来说,有着特殊意义。

这一天的结束,标志着 60 岁的张大爷终于要迎来自己的退休生活。

然而,往后几个月的生活却没有张大爷想象中那么惬意。没有了工作压力,逃离了繁琐日常,处于放松和无计划状态的张大爷,正被意想不到的事情「折磨」得苦不堪言。

张大爷年轻时就很宅,不爱运动,节假日都喜欢待在家里,很少出门。刚退休不用准点打卡上班的张大爷,感觉自己像是在休假,基本也就是在家待着,最占时间的活动也就剩睡觉了。晚上 8 点入睡,早上 5:30 起床,中午还会睡上 2 个小时,每天一半的时间都花在睡觉上,让人不禁怀疑张大爷其实是在「报复性」补觉。

两周之后,张大爷晚上 9 点才觉得有困意,便开始比之前晚 1 个小时再睡,没料想常常凌晨 3 点多就醒了,而且无法再次入睡,只能翻来覆去到天亮。尽管按照时间来算,张大爷也睡足了 8 个小时,但白天起床活动一下,却仍旧觉得十分困倦乏力,像前一天晚上熬夜了一般。

有时,张大爷觉得自己睡得迷迷糊糊,一些类似蚊子嗡嗡嗡的声音就能将他吵醒,或者被时不时袭来的夜尿憋醒。由于睡眠的断断续续,张大爷不得不选择白天多睡,补充身体运作所需的体力。这样「晚上睡不好,白天多睡补觉」的方式,让张大爷的睡眠状态陷入了一种「睡不好-补觉-不好睡」的「恶性」循环。

睡眠觉醒节律发生变化,一不小心就容易失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睡眠结构发生改变,其显著特征是睡眠觉醒节律改变。张大爷退休后,睡眠占据了一半的时间,不仅改变了退休前的睡眠觉醒节律,而且还随意「打乱」了之后的睡眠觉醒节律——无论黑夜白天,困了就睡。长此以往,失眠很容易就找上了门。

除睡眠觉醒节律改变外,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老年人的睡眠——

1.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身体内主控睡眠的松果体素会减少分泌,使人对睡眠的调节能力减弱,深睡时间减少,失眠发生率变高。

2. 生理性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退行性改变,神经细胞减少。

3. 躯体性因素: 高血压、心悸、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等疾病都会影响睡眠。如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致夜尿多,老年女性尿道松弛致膀胱功能失调,导致夜间觉醒;夜间心肌缺血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夜间常常易醒。

4. 药物性因素: 老年人服用各种药物的机会增多,药物副作用及药物间相互作用也是导致老年人失眠的重要因素之一。

5. 心理因素: 如疾病、退休、丧偶等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出现,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6. 环境因素: 老年人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如光线、温度的变化均可影响睡眠,老年人遇到时差变化时更容易失眠。

睡眠问题 = 健康问题,  怎样才可以「规避」?

对于老年人来说,一些小的问题可能会引发「大问题」,所以睡眠问题也会给老人带来健康风险,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认知损害、跌倒、焦虑、抑郁等。国内研究发现,65 岁以上老人约 42% 出现睡眠相关问题,其中 23%-34 有失眠症状,7%-15% 有清晨醒后未恢复感,睡眠障碍影响着 50%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那么,面对睡眠问题,我们这样做——以睡眠行为干预、睡眠习惯干预为主,睡眠限制疗法为辅的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老年人维护自身睡眠健康的能力。

1. 规律作息: 制定新的作息时间计划表,逐步向后推移入睡和推迟起床,直至恢复正常,同时减少茶、咖啡和酒的摄入。

2. 限制睡眠: 白天鼓励多活动,如看报纸、听电台、散步、体育锻炼等。在非睡眠时段不躺卧在床,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使床与睡觉建立联系。

3. 多晒太阳: 建议上午 9:00-10:00 到室外阳光下散步,进行光照治疗,阳光可以保证褪黑素的正常分泌,促使夜晚产生困意。

4. 心理调节: 不把睡眠当作任务,也不因某一天的睡眠质量不佳而焦躁不安,减轻睡眠的心理负担,消除焦虑情绪。

5. 放松训练: 运用正念及呼吸放松、冥想等方法,酝酿睡前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6. 寻求帮助: 如果长期存在睡眠问题,通过自我调节无法得到缓解,则需寻求专业睡眠专科医生的帮助,制定个性化的睡眠干预措施,必要时可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