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0-05-28
原创

保「胃」战,从公筷公勺开始

邀约三五好友同桌共餐,对酒当歌别有一番情趣,但一不留神,也可能把病毒、细菌打包吞下。有研究显示,人群中食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在不断增加。而「共餐共食」,为细菌和病毒提供了进入人体的可趁之机。抵挡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的新冠病毒,分餐制可谓一道健康屏障。

 

保「胃」战,从公筷公勺开始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邀约三五好友同桌共餐,对酒当歌别有一番情趣,但一不留神,也可能把病毒、细菌打包吞下。有研究显示,人群中食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在不断增加。而「共餐共食」,为细菌和病毒提供了进入人体的可趁之机。抵挡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的新冠病毒,分餐制可谓一道健康屏障。

为什么要推行公筷公勺?

合餐就意味着许多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同吃一桌饭菜,人员相互接触频率增加,更容易给病菌可乘之机。在共同就餐时,就餐者就有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者,幽门螺旋杆菌、甲肝等病菌 都有可能通过共同就餐传播。因此,分餐就成为防范餐者传染病菌的可行方式。分餐是将一份或几份菜肴分配到餐者自己的餐具中独自享用,避免筷子、勺子等餐具的相互接触。

1. 干净卫生、预防疾病。

围桌共食的就餐方式增加了疾病在人群之间的传播风险。就餐者中的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可随着围桌共食中来回「穿梭」着的筷子将疾病传播给其他共同就餐的健康人群。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的最大好处就是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

2. 减少浪费、环保节约。

使用公筷公勺,菜肴没有被各种唾液所污染,就餐者可以放心打包未吃完的剩菜。减少浪费的同时,还培养了环保节约的意识。

推行公筷公勺制,可以避免共同进餐时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减少对菜品的污染,降低幽门螺杆菌、新冠肺炎及其他食源性疾病的传播。

幽门螺杆菌有啥危害?

我国 20-40 岁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为 45.4%-63.6%,70 岁以上人群高达 78.9%。胃癌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常见癌症,全球超过 40% 的胃癌患者来自中国。国际卫生组织认为幽门螺杆菌是Ⅰ类致癌原,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降低 39% 的胃癌风险,可谓早癌的一级预防策略。幽门螺杆菌还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萎缩等多种常见消化性疾病的罪魁祸首,根除治疗有助于缓解多种消化系统问题。

幽门螺杆菌感染潜伏期长、症状隐蔽性强,导致多数感染者不自知并且缺乏重视。专家提醒,如果经常出现上腹疼痛、恶心、呕吐、腹胀、打嗝、食欲减退等症状,应前往具有检测资格的医疗机构进行碳 13 吹气检测,及早发现并根除。

幽门螺杆菌传染性较强,共用碗筷、毛巾、水杯,饭前不洗手,频繁外出聚餐,都会增加感染几率。有调查显示,频繁外出聚餐者,即便已治好了幽门螺杆菌,至少 1% 的人还有可能再次被感染。

如何减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机会?

1. 勤洗手,可以有效避免幽门螺旋杆菌通过手部进入口中;

2. 喝开水不喝生水,吃熟食不吃生食;

3. 严格刷牙,牙具要放在通风的地方,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4. 避免使用手喂送食物以及口口喂养幼儿;

5. 进食定时定量,食用易消化、细软的食物,忌辛辣食物;

6. 每餐过后及时清洗餐具,经常进行消毒处理。

我们期望,纠正卫生陋习,提倡公筷用餐,推广分餐制,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真正成为全民共识,并具体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中。

我们相信,卫生素养,是战胜病毒的终极武器!

保「胃」战,从公筷公勺开始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