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0-05-26
原创

吃 15 种药,仍然治不好的「颤抖」,七旬老太误诊帕金森病十年

帕金森病会手抖,但手抖的不一定是帕金森病。75 岁老太误诊十年,每天吃 15 种药,却依然挡不住「颤抖」的人生,原来她得的是一种与帕金森病「正好相反」的病!

帕金森病会手抖,但手抖的不一定是帕金森病。

75 岁老太误诊十年,每天吃 15 种药,却依然挡不住「颤抖」的人生,原来她得的是一种与帕金森病「正好相反」的病!

十年前,吴奶奶才 65 岁,就出现了手抖的症状,「当时我们家人赶紧带她到医院就诊,诊断为帕金森病,然后就开始漫长的药物治疗。」吴奶奶的女儿表示,全家人不但跑遍省内各大医院,还网上预约咨询了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

当时得到一致的答案,就是帕金森病。「所以我们也从来没有怀疑过不是这个病,但是药物控制效果一直不佳,几乎每年都要再增加一两种药,但是各种症状也越来越重。」据家人描述,吴奶奶不仅手抖脚抖,坐在凳子上都能把自己「抖」下去,而且挤眉弄眼,睡觉时舌头也会「颤抖」地伸进伸出。

由于病情加重,吴奶奶渐渐无法生活自理,家人无奈之下只能先将她送去养老院休养,「在那里有专人照顾她用药生活,比一个人在家里让人放心。」当时的吴奶奶不仅「抖动」症状十分严重,而且出现听力智力方面的影响,整个人时而清醒,时而糊涂。

「她那时候经常会把好好的衣服剪掉个扣子,或者打一个补丁;有时候把充电线剪断,说自己在修。」儿女们说,那段痛苦不堪的日子里,让老人常常直言「不想活」了,现在回忆当时的情况仿佛在梦里。

一切的转机在去年年底

得知树兰医院与上海瑞金医院专家合作,能够 DBS 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女儿带妈妈来到树兰医院,孙伯民教授和胡华主任医师在诊室看到她母亲的第一眼,就不考虑是「帕金森病」。

随后进行详细问诊,结合病情症状,「十年帕金森」被翻案,原来得的是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和帕金森病有哪些区别?

简单的理解,肌张力障碍就是由于大脑的神经环路中出现了某种异常引起面部、四肢、躯干等某一个或某几个部位肌肉的不协调或者异常收缩,最终使得病人出现姿势的异常或者怪异的动作的一类运动障碍病。他的病因复杂多变,可以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肌张力障碍,也可以是有明确神经系统退行性或者结构性病变引起的。

它和帕金森病的僵硬相反,肌张力障碍是由于运动过于活跃,身体不自主扭动,如扭头、动眼睛、动嘴、动肢体。

帕金森病的抖和肌张力障碍的抖动不一样。后者是以静止性、有规律的震颤,一般保持每秒震动 3 次,动作呈搓丸状。「同时,面部往往是扑克脸,不会出现面部挤眉弄眼,舌头抽伸等症状。」上海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孙伯民教授表示,他也正是通过这些「小细节」诊断吴奶奶的旧疾。

肌张力障碍本身并不会致死,但是却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患者可能出现无法写字、无法走路,生活无法自理,长时间保持一种扭曲的姿势,时间久了以后患者长期无法正常运动出现肌肉萎缩、慢性疼痛等,严重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也会由于生活功能的丧失,承担巨大的心理负担,出现严重的抑郁、焦虑等。

「那这个肌张力障碍的病误诊了十年,现在还来得及治吗?」面对家属的提问,孙伯民教授介绍,这不是一种变性疾病,一旦发生,病情一般不会进行性加重,因此现在诊治也还来得及。

而且肌张力障碍使用药物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往往选择手术治疗,且术后效果比治疗帕金森病更好。

在接受手术治疗前,胡华主任医师先停掉了吴奶奶吃了那么多年的「药」,老人的病情非但没有加重,人反而清醒了一些。

当完成脑起搏器手术(DBS),脑内的电极在特点位置释放电刺激,使得原先有问题的神经冲动通过调控正常后,吴奶奶的「抖动」渐渐控制住了,扭曲的五官慢慢舒展……

如今五个月过去了,老人的状况越来越好,从养老院搬回了家,不用吃药人也清醒了,恢复正常生活。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