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11-15
原创

不是所有肺结节都那么可怕

在肺部健康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肺结节的发现让许多人感到担忧。肺结节,这一在肺部呈现为小块影像的异常组织或肿块,其性质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为了准确判断结节的性质,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PET/CT 检查成为了众多患者和医生关注的焦点。

全景案例

陈先生,56 岁,因长期咳嗽,加重两周就诊,胸部 CT 检查后提示左下肺占位,未排除肺癌,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陈先生来到广州全景接受了 PET/CT 检查。

陈先生的 PET/CT 影像图片:

不是所有肺结节都那么可怕
不是所有肺结节都那么可怕

结果显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结节,糖代谢轻度增高,考虑偏良性病变,建议定期观察。但是陈先生始终不放心,便去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良性肿瘤(错构瘤)。

什么是 PET/CT?

PET/CT,即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将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 CT(计算机断层扫描)完美融合的高端医学影像技术。它不仅能提供病变部位的精确位置信息,还能反映该部位的功能代谢状态,实现了「定位」与「定性」的双重诊断。

在医疗领域,PET/CT 以其独特的融合成像技术,正逐步成为精准医疗的重要工具。以下,我们将通过几个真实的案例,来展示 PET/CT 在医疗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对患者治疗的深远影响。

案例一 :淋巴瘤的全身评估

郭女士,62 岁,因食欲不佳、呕吐等症状辗转多家医院。肺部 CT 和上腹部 CT 检查显示,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脏、骨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郭女士进行了 PET/CT 全身显像扫描。检查结果显示,全身多区域淋巴结增大伴代谢增高,脾肿大伴代谢增高,最终确诊为淋巴瘤。PET/CT 的全身评估为梁女士下一步的治疗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持,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

不是所有肺结节都那么可怕

案例二 :食管癌全身评估治疗效果

王女士,45 岁,被胃镜病理诊断为食管癌。在治疗前,王女士进行了全身 PET/CT 分期扫描。结果显示,食管癌合并腹部淋巴结、肝脏多发转移。分期较晚,已错过手术机会,只能行放、化疗治疗,治疗后病灶代谢明显降低。PET/CT 的精准定位帮助临床医生优化治疗计划,评估患者的预后。

不是所有肺结节都那么可怕
不是所有肺结节都那么可怕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 PET/CT 在医疗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对患者治疗的重要影响。无论是早期肿瘤的精准诊断、全身疾病的全面评估,还是复发肿瘤的监测以及放射治疗的精准定位,PET/CT 都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持续扩大,PET/CT 将在精准医疗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