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1-10
原创

深耕胸部肿瘤学术交流十一载,奋楫笃行西子论坛再出发

十一载不忘初心如一日:2022 第 11 届国际胸部肿瘤西子论坛隆重召开

2022 年 10 月 31 日至 11 月 5 日,第十一届国际胸部肿瘤西子论坛全新升级,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术周形式在杭州隆重举行,并借助在线直播直达难以亲临会场的全国同道。

本次会议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浙江省抗癌协会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胸外科承办,胡坚教授、徐鹤云教授、徐侃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一职。会议邀请国内外多学科著名专家和中青年才俊齐聚一堂,议题涉及胸外科微创手术技术、胸部肿瘤的综合治疗、国际化交流及肺癌多学科 MDT 讨论等多个领域。既有「刀尖上的舞者」的风采展示,也有主论坛中大咖们的高屋建瓴,还有主题多样的分论坛观点碰撞。

十一载砥砺前行,继往开来站上新起点

在「Tales of Neverland」的昂扬曲调中,过往十届西子论坛的高光场景逐帧划过,备受瞩目的西子论坛主论坛学术发布会于 11 月 4 日徐徐拉开帷幕。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黄正明院士,浙江省抗癌协会理事长毛伟敏教授,浙江省抗癌协会秘书长吴扬教授,国家健康科普专家、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肺癌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作兵教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外科教研部主任刘德若教授,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天津市胸科医院胸部肿瘤中心主任张逊教授,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外科教研室、野战外科教研室主任徐志飞教授,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食道癌、肺癌资深首席专家戎铁华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胸外科创始人之一严志焜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胸外科创始人之一叶丁生教授等领导和嘉宾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寄语。

深耕胸部肿瘤学术交流十一载,奋楫笃行西子论坛再出发
中科院院士赫捷教授为大会顺利召开送上寄语
深耕胸部肿瘤学术交流十一载,奋楫笃行西子论坛再出发
诸多重磅大咖亲临会场

专家们的祝贺鼓励言犹在耳,「专家与团队,规范与挑战」和「公益活动及系列科普作品」等视频展示环节接踵而至。近年来,在胡坚教授的带领下,浙大一院普胸外科主导、参与、执笔专家共识和诊疗指南 20 部,并荣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编写单位。而且科室上下在完成临床工作之余,还积极参与到形式多样的科普公益活动中,编纂了《「肺」话:肺结节》、《肺癌新攻略》系列等广受读者和患者欢迎的科普丛书。

此外,浙大一院普胸外科在科技奖项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方面也实现了重要突破,研究团队协同医用内窥镜企业,主导了国产筛查用超细纤维支气管镜、超细微损伤胸腔镜的研发、转化与应用,推动产学研用的融合发展。

胸部肿瘤大咖齐聚一堂,诊疗前沿悉收囊中

在会议进入到学术论坛环节之前,承办方邀请到全国各大知名临床医学中心的外科同道在 10 月 31 日和 11 月 1 日连续两天进行了 26 场手术联播活动。精彩的手术视频不仅凸显术者的手术技巧,促进外科学术交流,令胸外同道在屏幕前即可领略大家风采,而且为论坛学术环节的展开起到很好的暖场效果。

在 11 月 4 日进行的学术论坛中,议题涉及到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主要胸部肿瘤,来自全国的数十位专家参与其中。

深耕胸部肿瘤学术交流十一载,奋楫笃行西子论坛再出发
大会主席胡坚教授参与会议主持工作
深耕胸部肿瘤学术交流十一载,奋楫笃行西子论坛再出发
线上与线下参会专家共同开展议题研讨

在肺癌免疫新篇章环节,参与专家围绕肺癌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局部 PCR 与全身 MRD 以及免疫治疗中的影像评估等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肺癌外科及多学科融合环节,参与专家聚焦于肺癌外科技术革新、肺癌临床研究、肺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以及肺癌内外科治疗的融合等议题开展了对话。

在食管癌治疗新格局环节中,与会专家针对食管癌外科技术革新、食管癌临床研究以及食管癌围术期综合治疗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在纵隔肿瘤治疗现状及创新环节,与会专家就纵隔肿瘤外科技术革新、纵隔肿瘤临床研究以及纵隔肿瘤围术期综合治疗等议题开展了广泛交流。

11 月 5 日,尽管会议已经接近尾声,但专家们的参与热情依然高涨,论坛设置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位名家大咖共襄的「胸外科名家大讲坛」,吸引着线上线下诸多参会者的目光。

深耕胸部肿瘤学术交流十一载,奋楫笃行西子论坛再出发
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位名家大咖共议胸部肿瘤焦点问题

首先登场 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高树庚教授带来了「NSCLC 新辅助免疫治疗外科关键问题」的发言,他指出 II-IIIA 期肺癌异质性大,新辅助免疫治疗有可能改变现有治疗格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伦旭教授围绕「肺癌 MRD 研究」进行了阐述,他表示通过液体活检技术准确监测出 MRD 状态有助于对术后患者辅助治疗的抉择做出更好判断。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李小飞教授介绍了「3D 打印胸肋骨植入物在胸壁重建中的应用」,他指出新一代生物仿生型植入物是这一领域未来的重要方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傅剑华教授带来了「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新辅助治疗的实践」,他认为随着免疫治疗的广泛开展,食管癌新辅助治疗模式是否会发生改变,仍需拭目以待。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印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基于 JCOG1109 研究对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的理解与思考」,他指出探索包括联合免疫治疗的新辅助治疗模式时新的热点和机遇。江苏省肿瘤医院许林教授分享了「气管隆凸肿瘤切除与重建及并发症处理」的临床经验,他表示,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隆凸肿瘤最有效的方法。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发表题为「创新驱动卓越胸部外科」的演讲。他向与会者介绍了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州)在精准早诊、精准定位、精准切除、精准麻醉、精准检测与精准辅疗领域进行的探索及取得的成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带来的演讲题目是「浸润前肺腺癌从病理诊断到影像诊断」,他详细介绍了肺腺癌病例分型非浸润性肺腺癌影像学定义,并对磨玻璃结节的特点和最佳手术时机进行了总结。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陈昶教授同与会者介绍了「肺癌术中冰冻指导手术切除策略共识」,他指出,对 2021 版 WHO 新分类的充分学习、理解和认识,有助于提高术中与术后冰冻肺腺癌亚型的诊断一致性。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陈克能教授分享的演讲题目是「从临床举例看肺癌外科的重点」,他系统阐述了磨玻璃影(GGO)样肺癌的再认识,认为过度治疗会给患 者带来危害而非获益。

热点难点一一呈现,观点碰撞绽放别样风采

除主论坛外,本次论坛还针对胸部肿瘤诊疗的热点、难点和焦点分别设置了主题多样且契合临床医生需求的分论坛和分会场。

深耕胸部肿瘤学术交流十一载,奋楫笃行西子论坛再出发
聚焦胸部肿瘤热点难点的分论坛讨论吸引众多与会者的目光

在精准诊治分论坛上,与会专家聚焦肺癌的三个主要靶点,分别就疗效与耐药的持久战(EGFR 专场)、长生存之慢病全程化管理(ALK 专场)、探索挑战前行(罕见突变专场)展开了讨论。

群英荟萃真知灼见分论坛旨在打造全国与浙江对话的新平台,这一分论坛的主题,如新辅助免疫治疗时代 PCR 的解读/新辅助治疗的适应症探讨/新辅助治疗后 R0 切除的重要性、PCR 与 MRD 结合指导临床诊疗的探讨/转化治疗的认识、食管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 vs 化+免治疗,可以说精准地瞄准了临床的争议点。

免疫及全程管理分论坛着眼于近年来在胸部肿瘤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免疫治疗手段,邀请与会专家探讨了胸部肿瘤围术期免疫治疗新格局、胸部肿瘤免疫治疗机遇与挑战,并对《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专家共识》、《中国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指南(2020 版)》等多个重要指南共识进行了解读分享。

护理分论坛则呼应了胸部肿瘤相关科室护理人员的需求,对 ERAS 循证护理实践、应用 ERAS 护理路径提高医疗服务效率、ERAS 理念下肺癌手术和介入杂交治疗的护理规范探索等话题开展了热议。

除了先行召开的分论坛外,大会组织方还在学术主论坛进行的同时,并期设立了三个分会场,依次举办了微创论坛、精英论坛及 ERAS 论坛,高新论坛、科研转化论坛及科普公益论坛和大咖论坛。这些分会场的技术分享、临床实操和理念火花也令诸多与会者收获良多。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令与会者少了舟车劳顿,即便无法面对面互动,但跨越地理限制的隔空讨论同样精彩。相信西子论坛十一年的持之以恒必将持续推动我国胸部肿瘤事业的发展,并为学科建设和疾病诊疗带来更多获益。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