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普及本身该是一种向善的力量,医学诊疗信息的诱导性搜索应该对其搜索出来内容承担一定的责任。
近期,正在大家为快播案精彩辩护叫好的同时,网上又引出卖血友吧风波。然而两者不同的是,相对于卖吧事件而言,这次引起的更多是负面评价和社会思考。
卖吧事件始末
大部分人都知道,百度贴吧是百度旗下一个出现在互联网上较早的话题讨论场所,许多人在贴吧上讨论话题,有动漫类,游戏类等一些娱乐话题,也有像考试类、疾病类这样关系生活的话题。血友吧就是这么一个关乎生死健康的贴吧,原本在民间运营地好好,却突然被百度把原有的吧主都踢下来,卖给了其他机构运营。
这些失去管理员资格的前吧主,在微博和知乎网等平台上控诉这个百度卖吧的事件,又引起其他原来也被卖过贴吧的网友声援,继而进一步引爆事件。
你也许会很奇怪,百度贴吧本来就是百度的产品,自己公司对自己产品管理有什么错?
如果放在十年前,也许这件事会不了了之。但如今这是一个重视用户体验的互联网时代,而百度贴吧的管理其实又是一种承包制,那些自愿承包了贴吧的人,早已把贴吧当做视网上的集体家园,留下了太多人的记忆和成果。然而有一天,这些记忆和成果全没了,难道不会愤怒?
从小的问题上来说,「卖吧」行为还只是损害了用户体验,然而真正令人担心的是,这些被卖的贴吧最终又卖给了谁呢?被卖的贴吧又带有何种目的性质?
本质上是买卖用户的信任
能出大价钱收购贴吧的,大多是有财力的商业机构。这些被卖的贴吧往往结合用户搜索,被诱导到了该商业机构旗下的产品。
虽然在卖贴吧的事件上,百度很快在第二天通过公告,通知全面停止了病种类贴吧的商业化。然而,停止的只是疾种类贴吧,而买卖贴吧也只是百度在商业合作中的一种推广,最赚钱的推广层面还隐藏在「百度搜索」中。
这就引发一个比破坏用户体验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事关生死的医疗信息在诱导性地搜索出来时,往往无法保证医学诊疗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百度卖贴吧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百度推广还存在百度旗下很多产品中。这些现象,小之商业化后医疗贴吧,让患者得不到正确信息;大之医疗诊疗信息被定向诱导,造成患者为暴力医疗买账。
以最近的卖贴吧为例,先不说被卖了之后,我们一进页面就像进了墙壁上贴满广告单的小黑屋,最为严重点的是当你想咨询一个疾病时,它直接把你诱导向从属的商业医疗机构。而这些商业机构,有些俗称野鸡医院,有些暴力收费。
并不是说这些商业医疗机构都是不好,它们绝大多数当然都是合法的。但是合法并不一定就存在合理。毕竟当今医患关系的矛盾,很多原因就是来自医疗机构过度商业化。如今,这些商业化的医疗机构,又借原本以公益志愿起家的贴吧为依托宣传自己,不免迷惑了公众视野。
贴吧本身是以口碑来衡量话题精彩度的标准,被控制了口碑的贴吧是一个披着公益色彩的公关机构;搜索本身应尽可能地以真实可靠性为首要,如今却被各种广告占据首页。
这些结果本质,比破坏用户体验更为严重,是买卖用户对产品的信任。
真正的受害者
早在 21 世纪初,我们大多数人最早接触的搜索引擎就是百度,而对于比我们晚接触互联网的上一代人来说,更是如此。如果说我们对互联网的接触,尚且是自愿且可选择的,那么对他们来说,却可以说是一种被迫。
在当今社会,不懂一点点互联网基本上就可以说丧失了大部分信息的知情权;不懂得一点点互联网可能对于节约的他们就买不到最实惠的商品;不懂一点点互联网可能就无法了解到孩子的生活。
所以我们的父母长辈,有时候不得不去去懂一点点互联网,而这一点点,对于一些不善于学习互联网的上一代人来说,这一点点的全部就是百度搜索。
当他们看到孩子需要点什么时,不知所措的他们如今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搜索。
我们来看看如今国内搜索在 2014 全年的市场份额,以最常用的移动端为例:
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如今依旧谁是一家独大的情况。对于利用互联网娱乐的年轻人来说,这可能并不会构成太大影响,但是对于那些真正想利用互联网去了解疾病的人,他们的认知乍看之下是主动性的,实际上全部受到这些搜索摆布,他们以为自己主动搜索到了有口皆碑的信息,却不知道显示在第一栏的可能只是因为给了钱的推广。
这些人,是真正的受害者。
那些在百度搜索下输入疾病时,第一个弹出出的推广信息;那些显示着加 V 认证,却可以花钱编辑的百度百科等等。
这些都是比贴吧商业化,比快播案传播不良信息,还要更为泛滥更为邪恶的诱导。
许多在医院上班的朋友告诉我,在诊断过程中,他们最烦听到患者说「你怎么说的跟网上的不一样啊,你可不要以为我什么都不懂哦!」
这些搜索信息中的不实言论,严重干扰了治疗过程,更破坏了医患关系,它让因为疾病的折磨降低了判断能力和防御能力的患者,分不清真正能帮助他的是什么。
这种搜索并不是互联网带给社会的进步,相反是一种退步。医学诊疗信息的诱导性搜索,是让他们病得走投无路时,用尽所有换取一个满是铜臭味的处方,得到的是鲁迅笔下的血馒头。
信息的普及本身该是一种向善的力量
Google 公司有一句格言「Don't be evi」,人们常译作「不作恶徒」。
当提到百度,我们还有一部分人很自然的与之前退出中国市场的 Google 对比,感慨它的好。然而,事实上 Goole 也没有那么好,它在 2011 年八月曾因为投放非法药品广告被罚 5 亿美元,买卖途径也是在用户搜索医学诊疗信息时,定向诱导的方式。
商业公司本身就是追求利益,这不难理解,但是 Google 同时也推掉了很多其他广告。相比其他公司,可能他们是更有节制地在保护用户体验和平衡道德的天平上谋取一定的利益。
也许「Don't be evi」无法成为这些公司真正的追求,但这却应该成为一种制约。在快播案中,我们在为它的精彩辩护喝彩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在信息时代,不管是媒体还是搜索引擎,确实都应该对它所传播的内容尽可能地做到负责和向善。这些在娱乐信息上应该如此,在医学诊疗信息上更应该如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