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于近期出版,这一年我国的卫生事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卫生人员又有什么变化?丁香调查独家发布卫生年鉴解读报告,与你一起细数...
《2015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于近期出版,这一年我国的卫生事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卫生人员又有什么变化?丁香调查独家发布卫生年鉴解读报告,与你一起细数这一年的改变。
内容导读
卫生技术人员是卫生人员的主力军
2014 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 1023.4 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74%。
卫生人员增长主要来自护士和医师
自 2003 年以来,我国卫生人员数量从 622 万增长到了 1022 万,增长率达 65%,其中注册护士数量增长迅速,增加 174 万,执业(助理)医师增加 95 万。表明近年来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医护比例倒置问题扭转
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占比逐年降低,而注册护士比例逐年升高,到 2014 年注册护士的数量首次超过执业(助理)医师数,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扭转。
床位与护士配比无明显改善
目前我国医院病床数与护士的配比仍是按照 26 年前制定的 10 : 4 标准配备的。2014 年我国医院病床与护士的配比为 10 : 4.6,较 2003 年无明显改善。
医师男女比例稳定青年医师比例减少
我国执业(助理)医师在性别分布上比例较稳定,最近三年一直维持在 45:55 的比例,略有浮动。在年龄分布上,34 岁以下医师比例逐年减少。
医师学历和职称结构不断改善
高学历医师的比例虽略有增加,但仍有 52% 医师学历是本科以下;士级医师减少而师级、中级医师比例增加。
医师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
医师数量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衡,北京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3.7,位居首位。而西南地区的西藏、云南、贵州等地只有 1.6~1.7。内蒙古医师资源最为匮乏,仅 1.5 位医师/千人口。
青海、山东、辽宁医师负担加重
2014 年湖北、江苏、河南等地年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和诊疗人次数都增加较多。而青海、山东、辽宁医师数量减少,诊疗人次却在增加,医师人均负担工作量加重。
中医科和儿科医师资源流失严重
中医科在 2014 年医师数量排名第四,医师数量同比减少 22%;儿科排名第八,数量同比减少 16%。中医科和儿科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
中医科、儿科门急诊人次数增加
中医科和儿科面临着医师人员大幅减少,同时门急诊人次数仍在增加的严峻形势,医师负担加重。
总结
中国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政府着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卫生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改善。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以扭转。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地区医疗资源配置差异仍十分显著。持续推进卫生资源的合理调整,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仍是医改重中之重。
中医科「医生学成周期长,学徒待遇低」,儿科医生「高负荷、高风险、低待遇」,原本就短缺的医生资源流失加剧。人才流失严重,后备力量不足,需要从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引进政策,医疗事业投入上共同努力。
附录:名词解释
文字看得有点累?在丁香调查公众号中回复「解读」,给你们看一版酷炫的卫生年鉴解读。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