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松山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团队再获突破!完成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TAVI),在不开胸,心不停跳情况下,用前沿微创介入技术为一名 75 岁高龄心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换上新「阀门」——人工瓣膜,解决心力衰竭等问题,恢复心脏正常功能。
今年 75 岁高龄的赵爷爷,反复胸痛已有一年,数月前还曾出现过一次晕厥。因症状较轻,未引起重视。
最近,他的胸痛更加频繁,轻微活动后开始气促,夜间甚至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遂紧急来到重庆松山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就诊。
完善检查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钙化、轻度反流;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心功能 III-IV 级。
如果说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那主动脉瓣就是「阀门」,是心脏搏出血液通向全身的重要通道。
主动脉瓣狭窄,则是指这道「阀门」只能开条小缝,心脏血液不能顺畅地泵入主动脉循环系统。
「正常情况下,主动脉瓣打开后的面积约为 3~4 平方厘米,而患者的主动脉瓣打开后不足 1 平方厘米,瓣口收缩期血流速度高达 4.65m/s,平均跨瓣压差 55.3 mmHg。」心血管病医院主任耿召华教授讲解到。
这使得其心腔内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而全身处于缺血状态,导致胸痛、气促、晕厥等症状,甚至出现心力衰竭,危及生命安全。
常规的瓣膜置换术需要开胸、心脏停跳及建立体外循环,创伤和风险不言而喻。
因此,对于一些因高龄、身体条件差、基础疾病多不宜手术的老人而言,主动脉瓣狭窄几乎等同于「不治之症」。
就没有其他更好的治疗办法了吗?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是近年来治疗心脏瓣膜病的前沿微创介入技术,颠覆了传统的主动脉瓣置换方式和路径。
该项技术可在心脏正常跳动状态下,在患者大腿根部开一个 1 厘米左右的微小切口,穿刺股动脉,通过血管入路,送入导管、输送人工瓣膜到病变处,就位后释放,替代原来的主动脉瓣。
幸运的是,经过大血管 CTA 检查及各项评估,赵爷爷各项指标满足开展 TAVI 手术的要求。
得知这一消息,赵爷爷和家属综合考量,决定接受手术,以解决心脏问题,改善日后生活质量。
事以密成。医教部协助下,心血管病医院迅速组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超声科、放射科等多个科室会诊,各科专家深入细致地分析和讨论,研究手术方案,制定一系列应急预案,为手术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术中,按照既定手术方案,多学科高效协作,心血管病医院主任耿召华教授、张源萍副主任医师为赵爷爷开展手术,经右侧颈内静脉路径留置临时起搏器,起到为保持心脏跳动「保驾」功能。
同时,手术团队进一步克服患者横位心、主动脉钙化等难点,迅速建立 TAVI 通道,临时起搏器辅助下,精准定位,抓准时机,成功将人工瓣膜置入,流入端位于瓣下 3 毫米,分毫不差。
造影显示人工瓣膜位置、开闭良好,主动脉瓣周无明显反流,手术圆满成功。
术后检查提示:瓣口收缩期血流速度 2.13m/s, 平均压差 10. 2 mmHg。赵爷爷胸痛、气促等症状消失。
* 文中患者采用化名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