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11-29
原创

【运动医学科普知识】肩峰撞击综合征,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事儿

肩峰是肩胛骨的一部分,在肩部起着重要作用,位于肩胛骨的外侧端,是肩胛骨最高的部位,从人体侧面看,它突出于肩关节的上方。其形态多样,常见的有扁平型、弯曲型和钩状型等,其中钩状肩峰更容易导致肩峰撞击综合征等肩部疾病。

一、什么是肩峰撞击综合征

肩峰撞击综合征是指由于肩峰下结构(包括肩袖、滑囊等)在肩部上举、外展等活动时受到肩峰和喙肩弓的反复撞击、摩擦,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它会导致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症状表现

1. 肩部疼痛

疼痛通常位于肩峰周围,疼痛可能为锐痛、钝痛或酸痛。初期为间歇性隐痛,随病情发展变为持续性疼痛,且在肩部活动时加剧,尤其是外展、上举 60°-120°时,疼痛常放射至三角肌止点区域。

2. 活动受限

因疼痛和组织损伤,患者肩关节外展、上举等活动受限,严重时难以完成梳头、穿衣等日常动作。

3. 无力感

患者可能感到肩部无力,持物不稳,难以完成需要肩部力量的动作。

4. 夜间疼痛

部分患者在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

三、发病原因

1. 过度使用

频繁进行肩部上举、外展等动作,如游泳、棒球、网球等运动,会使肩峰下组织反复受到挤压和摩擦。

2. 姿势不良

圆肩、含胸等不良姿势,会改变肩部的力学结构,增加肩峰撞击的可能性。

四、诊断方法

1. 临床症状评估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和症状表现来初步判断。

2.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 Neer 试验、Hawkins 试验等特殊检查,评估肩部疼痛和活动度,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肩峰撞击综合征。

3. 影像学检查

- X 光:可观察肩峰形态、肩峰下间隙等。

- 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评估肩袖肌腱、滑囊等软组织的损伤情况。

五、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

- 休息:避免引起疼痛的动作和运动。

- 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超声波、电疗等,缓解疼痛和炎症。

- 药物治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和麻醉剂。

- 康复训练:加强肩部肌肉力量,改善肩部活动范围和姿势。

2.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或肩袖损伤严重时,需手术治疗,如肩峰下减压术、肩袖修补术等,目前多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六、预防措施

1. 保持正确姿势

注意肩部的姿势,避免含胸驼背。

2. 适度运动

进行肩部运动时要注意正确的动作和方法,避免过度运动。

3. 加强肩部肌肉锻炼

增强肩部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保护肩部结构。

4. 定期休息

长期从事肩部重复性动作的工作者,要定期休息,放松肩部肌肉。

总之,肩峰撞击综合征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可以缓解症状,恢复肩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