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5-06-27
原创

痒痒痒!夏季「脚气」反复,教你这样「摆平」

每到夏天,鞋子一脱异味扑鼻,脚趾间瘙痒、脱皮、起水疱…这些恼人的症状,大概率是脚气在作祟!夏季高温潮湿,正是脚气「狂欢期」。为此,我们特邀皮肤科主任杨松从专业医学角度揭开脚气的真相,教大家科学治疗、有效预防,助您远离脚气困扰,让双脚清爽一夏!

脚气的「真面目」:

不只是「脚臭」那么简单

脚气,医学名为足癣,是由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夏季脚气高发,主要与这些因素有关:

• 高温潮湿:30-32℃ 是真菌最爱的生长温度,脚部出汗多、鞋袜不透气,为真菌繁殖创造「温床」;

• 皮肤屏障受损:穿凉鞋磨破皮肤、过度泡脚导致角质层变软,真菌更容易入侵;

• 交叉感染:共用拖鞋、洗脚盆,或在泳池、浴室赤脚行走,接触被污染的环境。

脚气的典型症状包括:

• 水疱型:足底、趾间出现针尖至米粒大小水疱,奇痒难忍;

• 糜烂型:趾缝间皮肤发白、糜烂,有渗液,常伴有异味;

• 鳞屑角化型:脚跟、脚掌皮肤增厚、粗糙、脱屑,严重时开裂疼痛。

别让误区耽误治疗!

这些错误做法要避开

误区 1:脚气不用治,自己会好

脚气属于真菌感染,若不规范治疗,不仅无法自愈,还可能蔓延至手、身体其他部位,甚至引发灰指甲、丹毒等并发症。

误区 2:症状消失就停药

表面症状消退≠真菌彻底清除!随意停药易导致真菌残留,引发复发。通常外用抗真菌药物需坚持使用 4 周以上,口服药物需遵医嘱足疗程服用。

误区 3:自行使用激素药膏

激素类药膏虽能快速止痒,但会抑制免疫反应,反而让真菌大量繁殖,加重病情。脚气治疗必须使用抗真菌药物!

科学治疗:对症下药,告别反复

01 轻度脚气:外用药物为主

药膏: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每天涂抹 1-2 次,覆盖患处及周围皮肤;

溶液:水杨酸溶液、酮康唑洗剂可用于趾缝糜烂型,帮助收敛、杀菌。

02 严重或反复脚气:联合口服药物

若外用治疗效果不佳,医生可能开具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口服药,但需严格遵医嘱,监测肝功能。

03 辅助治疗

每天用 1:5000 高锰酸钾溶液泡脚,抑制真菌;

穿透气性好的鞋袜,勤换勤晒;

避免抓挠,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夏季防「脚」,从细节做起!

🔸 保持足部干爽:勤洗脚,洗脚后彻底擦干脚趾缝;选择纯棉、吸汗的袜子,每天更换;

🔸 避免交叉感染:不共用拖鞋、毛巾,在公共场所穿自备拖鞋;

🔸 鞋子透气:轮流穿不同鞋子,让鞋子充分干燥;定期用紫外线灯或消毒剂清洁鞋内;

🔸 提高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减少脚气复发风险。

这些情况需紧急就医!

🔸 脚气部位出现红肿、疼痛、发热,可能合并细菌感染;

🔸 用药 2 周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 瘙痒剧烈影响睡眠,或出现全身过敏反应。

脚气虽顽固,但只要坚持科学治疗和预防,就能轻松「打败」它!转发这篇文章,帮助更多人摆脱夏日「足」烦恼。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