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7-06
原创

耻骨联合分离:产后只能卧床动弹不得?可能是它在作怪

「医生,我生完孩子这个位置痛得不行,起床、翻身、穿裤子都不能自己完成。就像瘫痪在床一样,我在家已经卧床休息两个月了,还是不敢大步活动和穿裤子。」近日,李女士因产后耻骨疼痛两月余,到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妇科盆底康复中心,寻求产后骨盆康复专家李太良的帮助。

李女士刚来的时候走路蹒跚疼痛,不能快走和跑。根据她的描述:产后耻骨联合分离 9 毫米,在家里一直绑着腹带躺在床上休养了两个月左右,在这期间都不敢翻身、下床活动。

结合李女士的恢复情况,李太良还为李女士设计了个性化的居家康复锻炼方案,让她在家也能巩固产后康复情况。

另一位饱受耻骨分离疼痛的宝妈则相对「幸运」一些。

陈女士在宝宝即将出来那一刻听到「啪」的一声,顿时下腹部疼痛难忍,活动受限。产后医生开具 X 光片检查显示耻骨联合分离 4 cm,借助助行器双下肢仍不能抬起向前迈步,只能艰难的侧方挪动身体,日常都靠轮椅代步。

耻骨联合分离:产后只能卧床动弹不得?可能是它在作怪
耻骨联合分离:产后只能卧床动弹不得?可能是它在作怪

来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盆底康复中心做产后康复时,经过李太良详细的问诊和检查发现,陈女士耻骨区域压痛明显,骨盆挤压和分离实验呈阳性,骨盆稳定性和核心力量薄弱,下肢的肌力不足。

耻骨联合分离:产后只能卧床动弹不得?可能是它在作怪
耻骨联合分离:产后只能卧床动弹不得?可能是它在作怪

专家提醒,产后如果出现下腹部耻骨区域伴随大腿根部的疼痛,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那就要警惕起来,这有可能是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了。

科普时间

什么是耻骨联合分离?

产后骨盆康复专家李太良介绍,耻骨联合,指骨盆前方两侧耻骨纤维软骨联合处,正常距离约 3-4 mm,怀孕期间,宝妈身体会分泌松弛素,使骶髂关节和耻骨周围的韧带变得松弛,耻骨联合生理性增宽 2-3 mm,利于分娩时胎儿顺利通过骨盆。当耻骨联合间隙大于 10 mm,会引起耻骨区域韧带和关节损伤即产伤性耻骨联合分离。

耻骨联合分离有什么表现?

一般临床表现为耻骨联合处钝痛,而且有明显压痛,单腿负重站立或髋关节外展、改换体位疼痛明显加重,甚至行走无力,抬腿困难,严重者伴鸭步样走势或卧床不能行走。部分宝妈伴有下腹部、腰背部、腹股沟区、会阴、大腿前内侧放射痛,休息后疼痛减轻。

为什么会出现耻骨联合分离?

耻骨联合分离常见于妊娠后期、产后的女性,受激素的影响,耻骨联合处的韧带变得松弛,随着孕龄增加,胎儿重量不断增大压迫着骨盆造成耻骨联合分离。

产程过长,胎儿过大,或者是难产、急产、产钳分娩,分娩时用力不当,姿势不正确等都会引起骨盆附近的肌肉收缩平衡失调,从而造成耻骨联合面不能恢复到正常的位置而发生分离。

产妇耻骨联合处本身存在病理性的薄弱,先天性的发育异常,或者是既往有骨盆外伤史,更容易出现耻骨联合分离。

耻骨联合分离如何预防和治疗?

孕期科学管理体重,适量运动,增加骨盆周围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

尽量减少长时间的站立或行走,避免跷二郎腿、单腿负重站立,采用坐位穿脱衣服。

侧卧休息时可在两腿间放置枕头,减少对耻骨联合的压迫。

孕期及产后多和家人沟通,保持心情愉悦。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佩戴骨盆带,增加骨盆承重能力。

电刺激或者磁刺激理疗能放松肌肉,减轻因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和消散,改善组织粘连,缓解疼痛。

手法治疗:采用筋膜手法恢复肌肉筋膜的弹性和滑动性,手法调整耻骨及髂骨的正常结构位置,改善骨盆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加强骶髂关节的稳定性。

功能训练:通过运动锻炼,激活关节周围肌肉,增强盆底肌和核心肌群力量,稳定骨盆,促进耻骨联合恢复。

专家提醒

李太良在这里提醒各位宝妈,一旦出现耻骨联合区疼痛,立即佩戴好稳定骨盆的绑带,及时就医,切勿长时间卧床超过两周,这样反而会导致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腰背疼痛等情况出现,甚至会影响到妈妈对宝宝的喂养,也会影响到产妇的情绪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一定要及时就医,做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免耽误治疗影响产妇,专业的诊治结合运动指导能让女性少走很多弯路。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