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糖尿病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黄佳琦教授和赵斌教授团队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Demetrius Albanes 教授和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Alison M. Mondul 教授合作在国际期刊《BMC medicine》 (IF:11.150, 中科院一区)发表一篇题为「Metabolomic Profile of Prostate Cancer-Specific Survival Among 1,812 Finnish Men」的原创研究性论文。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单位。
人类代谢组反映了个体遗传变异、内在生化过程、环境暴露因素以及这些暴露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个体代谢物水平虽然呈动态变化趋势,但足够稳定的量化可提供与疾病相关的代谢异常产物及代谢途径改变。代谢组学研究已被证明是探索生物标志物、探究疾病机制的重要模式,可提供与疾病相关联的小分子代谢物被干扰程度的丰富信息。
前列腺癌是全球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据估计,全世界约有 140 万新病例,37.5 万人死亡,同时也是 2020 年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五最常见致死因素,对全球男性、家庭、社会造成巨大健康负担和经济压力。尽管如此,前列腺癌病因、疾病进展机制和有效预防手段仍不完全清楚。代谢异常和代谢通路的紊乱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该疾病相关人群队列数据的代谢组学全面解析仍然缺乏。
基于此现状,本论文探索独特代谢组学特征与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风险关联,对 ATBC 队列中的 1,812 名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探究与致死性前列腺癌相关的诊断前血清特异性代谢图谱和代谢途径。
研究发现,有 49 种代谢标志物在 Bonferroni 校正后与致死性前列腺癌相关联。其中血清磷脂胆碱、氨基酸谷氨酸、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n6)花生四烯酸(20:4n6)和谷氨酰氨基酸γ -谷氨酰谷氨酸、γ -谷氨酰甘氨酸和γ -谷氨酰亮氨酸最高四分位浓度组患者,与各代谢物浓度最低四分位组患者相比,其前列腺癌特异死亡率的风险升高 107%-114%(P < 5.2 × 10-5)。
另一方面,抗坏血酸/醛酸代谢物草酸、外源性 S-羧甲基- L -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裂解肽和纤维蛋白肽 B(1-12)最高四分位浓度组患者,与各代谢物浓度最低四分位组患者相比,疾病特异死亡率风险降低 16%-18%(P< 5.2 × 10-5)。通过敏感性分析进一步调整从采血到癌症诊断的时间、体质指数、吸烟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因素后,结果保持一致。
在验证队列中,总代谢物评分较高(最高四分位数)患者的前列腺癌特异死亡风险增高近 3 倍(P< 0.0001)。
研究探讨了前列腺癌特异死亡风险的代谢特征,包括胆碱、谷氨酸、花生四烯酸、γ-谷氨酰氨基酸、血纤肽,以及内源性大麻素和氧化还原途径及其整合的风险评分,证实了先前对致死性前列腺癌代谢风险的研究,在分子基础和代谢途径方面,为深入探索前列腺癌疾病进展、高危人群筛查提供了新证据和新线索。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