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11-24
原创

湘雅二医院完成全国首例基于 5 G 技术远程指导下的国产三维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术

「注意消融导管和标测导管的角度」「这个标记的位置就是最佳的消融靶点」「开始消融」。11 月 19 日上午,国内首例 5 G 技术远程指导下的国产三维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术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顺利完成。这是国家工信部和国家卫健委联合下文建设的「5 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落户该院后的正式应用场景之一。

湘雅二医院完成全国首例基于 5 G 技术远程指导下的国产三维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术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脏介入中心手术指挥室内,没有了传统手术室内的无影灯和各种滴滴作响的手术设备和器械,取而代之的是多面巨大的高清显示屏和不太起眼却遍布多处的 5 G 信号天线。

高清显示屏上,多个画面全方位展示着远方某医院手术室内正在实施的射频消融手术。手术全景、手术医生的操作细节、X 线显示器上的解剖位置、三维标测导航仪上的心电信号等清楚可见。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刘启明坐在指挥室内,各个画面随着他的指令流畅转换。

湘雅二医院完成全国首例基于 5 G 技术远程指导下的国产三维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术

「以前是千里眼,现在是千里手,就像在手术室指导手术一样,画面清晰,交流没有任何延迟,还可以使用远程手术指导系统提供的标记功能。」刘启明介绍,本次湘雅二医院在实施「5 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过程中,联合湖南电信、湖南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湖南丰裕医疗产业有限公司、湖南归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艾康(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远程手术指导系统,借助跨领域跨学科的多维合作,实现了「四个突破」和「三个融合」。

四大突破,展示「中国速度」。突破了「时间和速度」瓶颈,借助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的 5 G 网络优势,高质量实施传输医学影像画面,保证远程手术顺利实施;突破了「传统无线网络」网络技术诟病,依靠中国电信 5 G「网络切片技术」强化无线网络安全性和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保证了医学数据的保密传输和信息共享;突破了「有线胜无线」的连接神话,依托优良的 5 G 无线信号,专家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对县域级医疗机构进行实时远程医疗指导,让患者足不出县就可以享受到省级医疗服务;突破「单兵作战」模式,实现跨学科跨领域深度合作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大融合,彰显「中国力量」。首先,首次实现了国产三维心电标测技术平台和 5 G 信号传输平台相融合,打破发达国家大公司在三维心电标测导航技术的垄断。将医院心内科与深圳惠泰及湖南埃普特等多家公司合作研发等国产三维标测系统,用于远程医疗并获得成功。其次,实现了国产惠泰医用设备以及艾康公司的远程手术指导控制系统和 5 G 网络传输平台相融合,项目组指导专家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系统「身临其境」般在「求援方」电脑屏幕上标记指挥,有效解决了以往远程诊疗时只能通过语言文字指导沟通效率低的痛点。最后,实现了多通道数据传输相融合,借助借助于 5 G 网络的高通量特性实现 X 线 DSA 信号、三维标测信号、术者操作视野、指导专家视野、患者心腔内电信号等多通道实时共享,确保患者诊疗安全。

同时,专家也指出,本项目旨在推动运用 5 G 技术改造提升卫生健康网络基础设施,开展智慧医疗健康设备和应用创新,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 5 G 智慧医疗健康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助力改善城乡和区域医疗资源不平衡,在技术层面上,还需要更稳定、覆盖更广的 5 G 移动通信网络,需要物联网、人工智能、AR/VR 等信息技术配套结合。在管理层面上,还需要相应的管理规范的配套,目前项目组正在加紧落实具体实施方案,尽快实现具体场景应用,并力争早日成为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示范工程。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