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2 月 1 日,是第 37 个世界艾滋病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旨在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共同构建健康防线。
目前,全球现存活的
艾滋病毒感染者及病人 接近 4000 万
其中我国有 129 万
值得注意的是
艾滋病并不能从外表识别
——它的 隐蔽性很强
唯一的发现途径就是进行检测。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HIV 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经性行为、血液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人体在感染病毒
2 到 10 年甚至更久以后,
免疫系统受到毁灭性破坏时,才会发展成艾滋病。
关于 艾滋病的传播
大家总是充满疑惑和恐惧。
今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 误区的真相
打破不必要的恐慌。
科学防艾, 让我们不再恐艾!
01 哪些行为不传播艾滋病病毒?
1. 食物、饮水、空气。
2. 公共场所的一般接触,如: 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座位、扶手,办公室的办公用品,工厂车间的工具,在影剧院、商场、游泳池等场所的一般活动。
3. 礼节性拥抱、握手。
4. 公用马桶、浴缸。
5. 蚊虫叮咬。
6. 纸币、硬币、票证。
02 艾滋病传播误区有哪些?
Q叮完艾滋病患者的蚊子恰好又叮了你会被传染吗?
专家解答: 不会。
一方面蚊子吸入的血液量很少,另一方面蚊子不会把吸进的血液吐出来。据研究推算,一个健康人要被蚊子反复叮咬上千万次后,才有可能感染 上 HIV。
Q误喝了 HIV 感染者的可乐会被感染吗?
专家解答: 不会。
HIV 病毒在可乐中,由于缺乏必要的体液环境和适宜的生存条件,病毒会迅速失活。
Q在公共泳池使用公共坐便器会感染 HIV 吗?
专家解答: 不会。
HIV 病毒在唾液、汗水、眼泪中的含量非常低,不足以构成传播条件,因此 HIV 不会经坐便器、电话机、酒店用品、饭店餐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03 如何确认,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初期到能用检测方法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之间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绝大多数人在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的 4 至 8 周之间, 体内可以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少数人可延长到 3 个月,很少超过 6 个月。窗口期内虽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仍具有传染性。
亚总「艾滋病日」义诊活动
如同守护健康的卫士,走进校园
传递知识,播撒希望!
传递关爱,亚总在行动
2024 年 11 月 29 日,在江汉大学英才广场上,由湖北省疾控局、武汉市卫生健康委等多个单位联合主办了一场「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吸引众多学生前来参与。
武汉亚心总医院感染科及预防接种门诊护理团队,在公卫科余丽芳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其中,不仅免费为 260 多名学生提供了乙肝表面抗原、抗体以及血糖检测服务,还进行了多达50 人次的感染科疾病咨询和100 余人次的健康科普讲座,将专业的医学知识传递给每一位参与者。
活动中,余丽芳主任通过电视镜头向公众传达了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温暖的人文关怀。到场的大学生及老师对亚总医院的服务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这一幕幕温馨的场景,体现了社会各界对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此外,在 11 月 30 日这天,医院内部也开展了艾滋病义诊活动,持续推动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艾滋病防治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医疗任务,更是一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责任。 武汉亚心总医院此次活动,聚焦老年人、青年学生等重点人群,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展现了医院在综合防治措施上的高质量执行。我们期望通过这样的努力,能够助力更多人免受艾滋病的侵害,共同迈向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未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