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5-02-27
原创

近视防控新视角:关注眼轴长度与近视度数的增长

以眼轴长度为核心的防控策略,为近视的早期干预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当家长带孩子去做视力检查时,他们往往特别关心孩子的近视度数,认为只要度数不涨,视力就没问题。但实际上,对于孩子的近视问题,我们更应关注眼轴的变化。

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业务副院长、斜视与小儿眼科主任苏金萍 表示:眼轴长度不仅是判断近视程度的一个重要依据,还能用来评估近视防控的效果。因此,儿童青少年想要有效控制近视,定期测量眼轴尤为重要



眼轴增长是视力危机的隐形推手

眼轴有一个正常的发育过程,新生儿眼轴大约 16 毫米,到三岁时增长到 20.5-21 毫米左右 [3],成年后则稳定在 24 毫米左右。

眼轴,简单来说,就是从眼球前表面到视网膜前表面(也就是黄斑中心凹)的距离,这个距离反映了眼球的大小。通过观察眼轴长度,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眼球的屈光状态。如果眼轴发育低于正常范围,孩子可能会表现为远视;而如果眼轴发育过快,超出了正常范围,就可能发展成近视。

近视防控新视角:关注眼轴长度与近视度数的增长


眼轴异常增长不仅会导致近视加重,还可能形成高度近视,进而增加视网膜脱落的风险,以及未来患上青光眼、黄斑病变、飞蚊症等高度近视并发症的可能性。



01 ‌视力检测哪一个参数更重要?

视力与屈光度受客观影响较大,眼轴数据相对更客观。近视管理中眼轴测量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于高度近视/低龄近视患者,意义更重大 [1]。

建立「眼轴-度数」监测评价体系


近视防控中,眼轴测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眼轴长度是衡量儿童青少年眼球发育情况的主要参数之一,与屈光度测量受眼调节能力的影响不同,眼轴测量不受调节能力的影响,且眼轴的变化范围随年龄增长呈现较为稳定的规律性,是客观、便捷地评估儿童青少年眼球发育规律和预测近视发生和进展的重要指标 [2]。


与屈光度检查相比,眼轴长度的测量更加客观,误差更小,重复性更好,准确性也相对较高。同时,结合戴镜后的裸眼验光度数和眼轴长度来综合评价近视情况,可以更加精确地了解近视状况。

近视防控新视角:关注眼轴长度与近视度数的增长


眼轴长度的增加与近视度数加深紧密相连。一般来说,眼轴每增长 1 毫米,近视度数可能会增加大约 300 度。因此,建议家长从孩子 3 岁起就为他们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并每半年带孩子进行一次视力、屈光度以及眼轴变化的检查。医生会根据这些指标的变化来监控孩子的近视进展,以便及早发现、预防和治疗。


02 ‌为什么要测量眼轴?

IOL-MASTER700,相对于屈光界质清楚的孩子检查的准确度很高。在近视发生之前,眼轴长度会有一个较快的增长阶段。准确捕捉这一时期的眼轴变化特点,对于预防近视、延缓近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注青少年视功能精准干预


「孩子视力检查达到 1.0 就一切 OK 了吗?」这是许多家长心中的疑惑。其实,视力 1.0 只是表示孩子能看清视力表上 1.0 那一行的字母,这只是视觉能力的一个基本指标。
我们的视觉系统远比这复杂,它包括了 黄斑健康、周边视力范围、视野广度、立体视觉感知、眼睛的调节能力、双眼协同工作的能力以及眼位是否正位 等多个方面。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视光中心主任郭传望 表示:在预防和控制近视的过程中,应该全方位关注眼睛的整体功能状态。

近视防控新视角:关注眼轴长度与近视度数的增长


如果孩子存在调节能力不足、外隐斜或内隐斜等问题,孩子的视疲劳症状会更加明显,近视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在进行光学矫正时,这些都可能削弱近视防控的效果。


因此,近视防控要特别关注存在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孩子,并为其提供视功能康复训练。双眼视功能恢复正常,再配合有效的近视防控措施,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孩子的视力健康。

03 ‌近视能治愈吗?

眼球发育是一个基本不可逆的过程,近视一旦发生度数只能不断增长或趋于停止,更不可能被治愈的。只有积极防控,才能从根本上阻止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以眼轴长度为核心的防控策略,为近视的早期干预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定期监测眼轴长度,精准预测和评估近视进展情况,从而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帮助更多孩子和青少年远离高度近视潜在威胁。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参考资料:

[1]《亚洲近视管理共识》[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2702100);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型医师项目(SHDC2022CRD015);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领域项目(21S31900800)眼轴长度在近视防控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2023)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31010-00121[3]《中国学龄儿童眼球远视储备、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参考区间及相关遗传因素专家共识(2022 年)》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