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2-09
原创

【神经康复科病例分享】青少年腓骨肌萎缩症 1A 型的诊疗及康复

本期为大家分享的是:腓骨肌萎缩症 1A 型的诊疗及康复。

病史摘要

患者女,17 岁,因「进行性四肢无力 10 年、感觉减退 3 年」于 2021 年 6 月 1 日入北京华生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

患者 8 岁时无诱因蹲下站起困难,渐影响行走,表现为无力、双足跟难着地,无肉跳,无饮水呛咳。当地医院诊断「脑性瘫痪并跟腱挛缩、双侧髋关节脱位」,行「跟腱延长术」,术后仍进行性行走不稳。

3 年前因「路滑」跌倒住院于北京某三甲医院,查肌电图示「上、下肢周围神经源性损害」,考虑「腓骨肌萎缩症」,基因检测示「轴突型腓骨肌萎缩症阴性」,不明确「腓骨肌萎缩症」,予穿戴动态踝足矫形器,仍行走不稳,且觉双下肢感觉减退、走路踩棉花感,双上肢无力并感觉减退,手指伸直困难,学业中断,多处诊疗,四肢症状渐加重,半年余前开始依赖轮椅转移。

为明确诊断及康复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腓骨肌萎缩症?」收入神经康复科。起病以来,神清,精神可,睡眠可,夜间睡眠有打鼾、无憋醒,饮食一般,小便正常,大便规律,1 年前开始大便糊状,近 3 年体重从 60 kg 增加至 87 kg。

既往史:2015 年检查发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97.9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42.2U/L」,一直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456 mg 一天三次」,效果一般,2021-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258I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114IU/L」,查「甲、乙、丙、戊肝炎病毒为阴性」。2015 年检查发现「餐后血糖高,最高 13.6 mmol/L」,此后住院以查空腹血糖为主,「未见异常」,未处理。

家族史:父亲体健。母亲 4 岁时蹲下站起无力,当地医院诊断「小儿麻痹症」。有一姐姐,体健,MLPA-CMT1 无异常。姨妈足弓高。

查体:体温 36.1℃,呼吸 20 次/分,心率 80 次/分,血压 115/80 mmHg。身高 165 cm,体重 87 kg,BMI32 kg/m²,神清语利,对答切题,颅神经查无异常。全身皮肤偏黑,颈部明显。四肢肌肉无明显萎缩。

双侧肩外展、屈肘、伸肘肌力 4 级,双侧屈腕、伸腕、伸指、并指肌力 3 级,双侧伸指、分指肌力 0 级,双手呈「爪形手」。双侧屈髋、伸膝、足背屈、伸趾肌力 0 级,双侧踝关节活动受限,跟腱挛缩,呈「弓形足」,余部位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双手手掌温暖、汗多。

双膝以下痛温觉、触觉、震动觉、针刺觉减弱。双手指鼻试验稳准。四肢腱反射未引出,病理征阴性,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

辅助检查:入院查超声示轻度脂肪肝,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269.0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130U/L,OGTT 试验示糖尿病,胰岛素释放试验示胰岛素抵抗。2021-6-29 MLPA-CMT1 基因检测:PMP22 基因外显子区域存在全基因重复变异。

临床诊断:

①腓骨肌萎缩症,1A 型 

②肥胖症

③2 型糖尿病

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⑥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

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轻度)

临床鉴别诊断:

①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病:进行性对称性运动障碍为主,脱髓鞘与轴突变性并存,四肢腱反射消失。母亲及姨妈可能患 CMT,倾向于遗传性周围神经病,MLPA-CMT1 检查阳性后排除此病。

②POEMS 综合征:进行性四肢无力、感觉减退,以下肢远端为主,血糖高、胰岛素抵抗、皮肤颜色改变均支持,住院期间查 M 蛋白阴性,故排除。

临床康复治疗

临床康复一体化

MDT 成员

1-康复医生       2-神内医生    3-骨科医生       4-物理治疗师  

5-作业治疗师    6-中医医生    7-电生理医生    8-康复护士

问题清单解决方案

疾病诊疗

(1,2,3,7)

1. 腓骨肌萎缩症,1A 型

2. 肥胖症

3. 2 型糖尿病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6. 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

7.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轻度

1. CMT1A 尚无有效治疗药物

2. 药物控血糖、体重、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

3. 药物护肝

4. 开始部分负重训练

结构与功能

(1,2,3,4,5,6,7,8)

1. PMP22 堆积于有髓神经纤维髓鞘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3. 胰岛素抵抗相关黑棘皮症

4. 肝转氨酶升高

5. 双腕关节屈曲、掌指关节过伸

6. 双膝过伸、跟腱挛缩

1. 药物控血糖及减重

2. 药物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

3. 药物抗炎、护肝

4. 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

5. 上、下肢康复训练

6. 针灸、推拿

1. 精神心理:随和,惧跌,依赖性强

2. 体重:不受控地增长

3. 运动功能:

1) 躯干及四肢无力,远端明显

2) 双手精细动作欠佳

3) 双侧髋、膝、踝关节不稳

4) 翻身困难,坐、站平衡障碍

5) 无法全负重行走

6) 动态 AFO 及助行器辅助下行走

7) 摇摆步态

4. 感觉功能:

1) 双膝以下浅感觉障碍

2) 双膝以下深感觉障碍

5. 自主神经功能

1) 双手泌汗功能障碍,汗多

2) 大便糊状

1. 心理疏导

2. 防跌倒、平衡训练

3. 用药、饮食及运动宣教

4. 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

5. PT 训练

1) 牵拉

2) 肌力及耐力训练

3) 转移训练

4) 平衡及步态训练

5) 有氧训练

6. OT 训练

1) BADL 及 IADL 训练

2) 双手精细动作训练

3) 生活用品使用训练

4) 学习用品使用训练

5) 辅具使用

6) 居家改造指导

7. 针灸、推拿

活动

(4,5,8)

1. BADL 障碍

2. IADL 障碍

1. BADL 及 IADL 训练

2. 生活及学习用品改造

3. 辅具配备及使用指导

4. 居家改造指导

参与

(4,5,8)

1. 学业中断

2. 社交有限

3. 娱乐受限

1. 学习用品使用训练

2. BADL 及 IADL 训练

3. 居住环境改造指导

4. 心理疏导

5. 小组式训练

背景因素

(4,5,8)

阻碍因素

1. 恐惧跌倒,依赖性强

2. 社区及学校无障碍通道

促进因素

1. 治疗配合度高

2. 适应快,可塑性强

3. 学习选择多、途径多

4. 经济收入可,家人支持

5. 治疗费用可医保报销

1. 心理疏导

2. 环境改造指导

3. 远程学习相关用具使用训练

OT 治疗过程:

粗大防滑笔→一般粗细用笔→不同姿势下使用细小的笔

【神经康复科病例分享】青少年腓骨肌萎缩症 1A 型的诊疗及康复

PT 训练

铰链 AFO 佩戴、动态平衡训练、天轨辅助下训练

【神经康复科病例分享】青少年腓骨肌萎缩症 1A 型的诊疗及康复

康复评定会掠影

【神经康复科病例分享】青少年腓骨肌萎缩症 1A 型的诊疗及康复

康复前后对比 康复效果

在北京华生康复医院住院康复治疗 2 个月期间,临床诊断及康复训练方案明确,康复效果显著,如:

· 体重 87.0 kg→79.8 kg;

· 黑棘皮症改善,皮肤较前白,颈部皮肤颜色基本同他处;

· 治疗前餐后血糖最高 17.6 mmol/L,治疗后 5.1-7.0mmol/L;

· 双髋关节发育不良无加重,四肢运动、感觉功能改善明显。

康复治疗前后对比
2021-6-22021-8-5
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
L/R:-15°/-5°L/R:10°/15°
徒手肌力测定
髋屈曲 L/R:0/0L/R:2/2
髋伸展 L/R:1/1L/R:3-/3-
髋外展 L/R:1/1L/R:2/3-
髋内收 L/R:0/0L/R:2/2
膝屈曲 L/R:0/0L/R:2/2
膝伸展 L/R:2/2L/R:2+/3
踝背屈 L/R:0/0L/R:2-/0
踝趾屈 L/R:0/0L/R:2-/0
平衡
长坐平衡:1 级长坐平衡:3 级
立位平衡:1 级立位平衡:2 级
Berg 8 分Berg 23 分
步行
摇摆步态摇摆步态改善
Holden 0 级Holden 4 级
10 米步行:0.083m/s0.222m/s
BADL 评分
45 分72 分
参与
已中断求学,多处求医多年开始线上学习,规划未来
喜爱画画,握笔困难自主画画,用笔自如
社交少,说话少主动与人沟通,积极乐观
背景
悲观、不清楚病情掌握病情、期待未来
担忧、心理压力大宽慰、心存希望
居家环境不利于生活自理明白居家改造、未实施
去学校上课不便,环境受限已开始远程教育

经验总结

1、疾病诊断过程

腓骨肌萎缩症(1A 型)(以下称「CMT1A」)是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的常见类型,发病率约 1/2500,主要分脱髓鞘型(1 型)和轴索型(2 型)。

本患者 2021-4-19 的 NCVs 检查示四肢运动感觉神经轴索-脱髓鞘损害,仔细翻阅既往病历资料发现,其首次 NCVs 检查示四肢周围神经损害以脱髓鞘为主,脱髓鞘病变后可继发轴索损害,故考虑为 CMT 的 1 型病变,继而精准地完善 MLPA-CMT1 基因检测,诊断 CMT1A。患者在 2018 年、2021 年均曾行 CMT 相关基因检查,但 2018 年查的为轴索型病变基因,结果阴性。

截至 2013 年,关于 CMT 及其相关病变的致病基因已发现有多达 70 个,如目标基因选择错误,即使怀疑 CMT,也不一定能通过基因明确诊断。2021 年 5 月再次查 CMT 相关基因,但检测手段并非国际推荐的 MLPA 技术,检测结果不完全可靠。

【神经康复科病例分享】青少年腓骨肌萎缩症 1A 型的诊疗及康复

患者数年内体重迅速增长、肝功能损害、血糖高、胰岛素抵抗、黑棘皮症表现,难以用 CMT1A 解释,且目前关于 CMT1A 患糖尿病(多为 2 型)患者的报导中,他们的年龄均为 35 岁或以上,本患者 11 岁时便发现餐后血糖高,其糖尿病的发生时间较早,完善基因检测排除基因相关糖尿病后,考虑 CMT1A 后发生的糖尿病。

30% 活动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而肥胖可引起胰岛素抵抗、脂肪肝。

患者曾于 2015 年检查发现「餐后高血糖」,但此后的住院仅常规查空腹血糖(正常),一直未诊治糖尿病。但中国大多数 2 性糖尿病患者有餐后高血糖, 高达 50% 的患者仅餐后高血糖。餐后高血糖可增加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可导致胰岛β功能的恶化,因此需高度重视单纯性的餐后高血糖。

糖尿病及 CMT 均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但泌汗及大便情况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难以用 CMT 解释。且积极管理血糖、改善微循环后周围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再次验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目前,CMT1A 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难以逆转,但肥胖、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脂肪肝等均可通过正确的治疗获得良好效果,对于此类遗传进展性疾病患者,应科学地,积极地康复治疗。

2、CMT1A 的康复治疗

当前已有治疗 CMT1A 的药物进入临床试验第三阶段,有效药物研发成功及推广前,康复治疗为最主要的治疗方法。CMT1A 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牵拉、肌力及耐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步态训练等。此外,辅具、用具改良、环境改造也可进一步提高功能,包括 AFO、轮椅、使用改良的笔、居家改造等。

3、CMT1A 的预后

CMT1A 的致病基因如为两倍复制,一般不影响寿命,三倍复制则对寿命影响大。本患者为两倍复制,病程进展缓慢,预后可,且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对于进展性遗传疾病患者,如能科学地、有循证支持地告知患者及家属预后良好可减少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激发其对抗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有效的康复治疗离不开对疾病的认识、多学科的合作。

参与本例患者诊断、治疗及康复的医疗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康复医生、神经内科医生、中医科医生、电生理科医生、治疗师、护士等。我们在为本患者提供临床康复一体化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定期召开初、中、末期康复评价会,共同制定、改善康复治疗方案,共同努力实现功能最大化。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