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张阿姨第二次前来浙大四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她步态稳健,神色清明,谁也看不出来一周前的她因自觉天旋地转,晕得无法起身……被家人送至当地医院急诊,初步判断为「耳石症可疑」后,建议转诊至浙大四院进一步检查。
经由浙大四院耳鼻咽喉科医生详细的询问病史,完善了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后,最终确诊张阿姨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就是俗称的「耳石症」。随后医生为张阿姨安排了一次手法复位治疗,当张阿姨再坐起来时,原本让人眼不敢睁、头不能侧的眩晕竟神奇地减轻了!
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和本体感觉感觉系统的感觉信息输入。前庭位于耳部,是内耳的一部分,在维持躯体平衡中起到主导作用。50%~70% 的眩晕是因为前庭系统出现问题造成的。
什么是耳石症?
以头位改变所诱发的、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前庭病变,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而医生常叫它为「耳石症」的原因正是此病可能的发病机制。
前庭系统包含三个半规管和两个耳石器(椭圆囊和球囊),耳石器上附有大量碳酸钙结晶,正是耳石。
正常情况下,耳石乖乖待在耳石器内,帮助人体维持正常的平衡。若耳石因各种原因脱落至半规管内,随着躺下、起床、翻身、抬头低头等体位改变,本不该出现的耳石因重力作用在半规管内流动,引起前庭神经感受器的异常神经兴奋性,引发视物错觉,导致眩晕的产生。
哪些人更容易患耳石症?
耳石症的确切发病机制尚在研究中,一半以上原发性患者的病因不明。
老年人及女性:耳石器功能退化,激素水平改变,骨质疏松;
头部外伤或前庭神经炎;
继发于中耳内耳疾病或手术后;
长期卧床。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头位变化时突发短暂的强烈旋转性眩晕(通常不超过 1 分钟),可伴恶心呕吐等,可在到医院就诊。
耳石症有一定的自限性,一半患者能在一个月内自愈,但可反复发病。目前较好的治疗是手法复位及前庭康复指导。耳石症是耳鼻咽喉科较为常见的耳源性眩晕疾病,由于眩晕类疾病种类较多且症状多有相似,准确的诊断是关键难点。此时,精准的前庭功能检查在鉴别眩晕疾病中显得至为重要。
眩晕的发生往往交织在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复杂联系和整合作用中,因此,准确定位发病部位,是有效治疗的基础。手法复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规范复位治疗,能够迅速减轻或消除患者症状,减少跌倒风险。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