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稍微动一下耻骨就很痛很痛,每一次转身就像在历劫!
感觉自己像个乌龟,躺平一段时间后,根本就翻不过来,感觉后面卡住了。
走路像鸭子一样一点点挪,步子迈都迈不开...
稍微走一段路耻骨就会痛,更别说跑步了。
这些宝妈们的「悲惨经历」全因为它
耻骨联合分离
耻骨联合分离常见于妊娠后期、产后的女性以及外伤史。耻骨联合分离会导致女性耻骨区、下腹部、腰背部、腹股沟区、大腿根部疼痛,严重者行走困难、出现「鸭步样」走势,或只能卧床无法行走。
那么,什么是耻骨联合分离?
浙大四院康复医学科主管技师楼贞贞介绍,耻骨位于大腿根部和小腹的交界处,正常的耻骨,是靠耻骨韧带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叫做「耻骨联合」,联合处正常的距离约为 4~5 mm,无上下错位现象。
但在孕后期,由于母体的雌激素水平增高,受雌激素的影响,耻骨联合处的韧带变得松弛,随着孕龄增加,胎儿重量不断增大、压迫着骨盆,就可能造成「耻骨联合分离」。
耻骨联合的分离是正常妊娠的特征,产后大多可以自行缓解,但少部分女性仍会因耻骨联合分离过宽从而导致耻骨关节潜在的不稳定,引起耻骨联合部位疼痛、甚至翻身困难等临床症状,当耻骨联合分离大于 10 mm(国内部分数据 8 mm)时临床称之为耻骨联合分离症。
除此之外,产程过长、胎儿过大、分娩时用力不当、姿势不正确等都会引起骨盆附近的肌肉收缩平衡失调,从而造成耻骨联合面不能恢复到正常的位置而发生分离。
①孕妇产前或者产后耻骨联合处剧痛(大多在产后 48 小时主诉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腹部以下区域、骶髂区、腹股沟区和大腿外侧。
疼痛与日常生活活动有关(弯腰、单腿站立、坐位站起、上下楼梯、翻身)。
②有的行走困难,步态呈鸭步。
③部分患者出现腰背部、腹股沟区疼痛。
④体检时耻骨联合处压痛明显,可触及到耻骨联合间隙变宽。
⑤尿潴留、尿粪失禁。
耻骨联合分离只能卧床?
早治疗,恢复快!
产后或者孕期确定诊断为耻骨联合分离,首先应在家卧床休息,避免翻身、下地活动加重耻骨损伤。
其次通过佩戴骨盆带稳定固定骨盆后,可用选择坐轮椅前往医院及时就医。
很多患者确诊后选择长期卧床,但是,长期卧床可能出现骨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疼痛、下肢静脉血栓,容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耻骨联合分离治疗最佳时间是产后第三天开始介入,越早治疗恢复越快,减少患者痛苦和并发症,及时介入治疗一般恢复时间在产后三个月内。」楼医生介绍。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预防:
①孕期科学管理体重
②日常生活中避免引起疼痛的动作
③采用坐位穿脱衣服
④避免跷二郎腿
⑤避免大幅度转动骨盆
⑥侧卧位时双腿之间夹枕头
⑦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如久坐久站等
⑧避免双腿持续分开动作,避免单手提重物
⑨避免下肢大幅度动作与单腿支撑站立
⑩强化盆底肌 kegel 训练与骨盆稳定性训练
⑪必要时可使用骨盆带
⑫局部按摩(内收肌及会阴浅层触痛点)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