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前,刚接受了单孔胆囊切除手术的老陈看完门诊后,拿着病理报告跟旁边的家人说道,这次终于悟了,以后有胆囊结石不管有没有症状还是要找医生看看,否则真会有「严重的后果」。
原来,老陈的术后病理报告写着「慢性胆囊炎伴异型增生」,医生提醒这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
其实,老陈体检发现胆囊结石已经有好多年了,平时没什么不舒服,就没有当回事儿。最近一次体检完,报告上依然写着「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建议普外科或者肝胆胰外科就诊。
老陈找到了浙大四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唐喆教授门诊。唐院长查看了历年的体检单,仔细询问分析病情,发现他胆囊结石多年,且慢性胆囊炎比较明显、胆囊壁增厚,考虑有恶变的危险,建议行「胆囊切除术,术中冰冻,胆囊癌根治准备」。
「等等,医生,我有几个问题!」
「我的结石没发作,为什么要手术呢?」
「能不能取掉结石,保留胆囊啊?」
「咱能不能保守点,吃药/激光消石?」……
让我们一起跟着老陈,来听唐喆副院长说一说胆囊结石的常见误区
中国《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 版)》明确指出,胆囊结石,无论是否有无症状都是胆囊切除的手术指征。因此,无症状的胆囊结石符合手术指征。
胆囊结石发病率高达 10%,但是胆囊癌发病率只有十万分之几,有必要为了预防癌症一刀切吗?切了会伤害身体吗?
对此,唐喆副院长表示,大部分群众还没有认识到胆囊结石的危害。胆囊结石一旦掉落到胆囊管或者胆总管,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胆管堵塞可能会导致 aosc,有生命危险。另外,胆囊结石反复摩擦胆囊壁会有慢性炎症,时间长了一部分人会变成胆囊癌,而且没有任何症状,一发现往往是晚期。
胆囊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一旦发现时已经是肿瘤晚期,如果无法手术,生存时间只有几周或数月。
首先,要指出的是,现在已经很少有正规的医院开展保胆取石手术了。
保胆取石手术无法根治胆囊结石,复发风险高,存在手术并发症问题,有继发性胆囊癌变的风险。
为什么专科医生坚决反对保胆手术,强调要切除胆囊呢?
唐院长解释说,胆囊结石的原因是胆囊产生了病变,相当于胆汁里泥沙比较多,容易沉积下来形成结石。
保胆取石后,往往在半年到 1 年左右,结石重新长回来,还要再次面临手术。而且每次取石,要把胆囊切开再缝合,容易长结石、产生恶变,所以不建议保胆。
另外,从临床实践来看,大部分人切除胆囊以后,没有太多症状。
因为胆囊是仓库,肝脏才是产生胆汁的器官,缺少了胆囊,只是仓库没有了并不会影响胆汁的分泌。胆囊切除手术后,消化功能会逐步恢复,但仍旧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杜绝不吃早餐、频繁宵夜等不良饮食习惯。
没有。《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 版)》指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
药物溶石、排石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经皮胆囊碎石溶石等,因危险性大,已被临床证明基本无效,不作推荐。
唐喆副院长特别强调,胆囊结石患者千万不要通过任何方式「排石」、「碎石」!!!体积越小的胆囊结石越危险!
如果把胆囊比作洗手台盆,胆囊结石越小,越容易通过下水道的阀门(胆囊管瓣膜)掉入下水道(胆总管)。
如果结石刚好卡在「阀门」上,人体感觉到剧烈疼痛;如果结石穿过「阀门」掉入下水道的总阀门(Oddi 括约肌),那么会引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带来致命的危险。
因此,越小的胆囊结石越不能忽视,胆总管直径约 0.6 cm,如果体检发现 0.3 cm-0.6 cm 左右的胆囊结石,一定要高度警惕!
听了详细的解答,老陈立即转变了观念,表示要积极接受手术。唐喆副院长随即开出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日间手术住院证。
门诊结束时,老陈完成了术前相关评估、检查和宣教。2 天后,来到浙大四院日间手术中心办理入院。手术在全麻下开展,唐喆主任医师、董林平副主任医师两位专家共同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老陈的术后病理结果考虑胆囊有异型增生。唐喆副院长表示,异型增生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说明手术治疗非常及时,顺利解除了变成胆囊癌的致命威胁。
因此,再次呼吁广大患者朋友,胆囊结石不应等有症状出现才就医!不能放任不管,而应及时到专科门诊就诊,进一步完善评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