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12-12
原创

得了心脏病该静养还是运动?怎样的运动是科学有效且安全的运动呢?

传统观念认为心脏病人该静养,特别是心肌梗死术后的病人曾经要求卧床休息,运动一度被认为是禁忌的。

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大量的证据和指南提出适当的运动不仅增加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血压、血糖、血脂,保护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促进侧枝形成,增加心肌工学、促进电稳定性、降低恶性心律心率发生率,改善及延缓动脉硬化及心衰的发生发展。同时可以提高整体身体机能。

事实上,支架安置/搭桥手术仅完成了心脏病治疗的前一半,另一半则是长期的心脏康复治疗,而运动则是心脏康复五大处方之一。

那怎样运动才安全又有效呢?

为了获得最佳的运动效果,同时保证心脏安全。我们可以制订科学的运动处方,具体包括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时间、运动总量。

运动方式的选择

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也称「耐力运动」),是指身体大肌群参与的、较长时间的持续运动,这类运动所需的能量是通过有氧氧化产生的,即在心肺能提供的氧满足运动所需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它可以有效的增强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同时改善新陈代谢、辅助降低三高,它的运动强度不会产生乳酸,因此心脏事件的风险小。

推荐的有氧运动项目是快走、慢跑、骑行、广场舞、健身操、太极拳、游泳等,可根据自身身体条件及爱好选择。

「无氧运动」是指时间短(10-30 秒)、强度高的全速运动。(如 100 米快跑、举重等)的运动,此时心肺提供的氧气不足以维持肌肉的有氧运动,无氧运动会产生较多的乳酸等有害物质,破坏体内的酸碱电解质紊乱,从而诱发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给心脏造成风险。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很重要,运动过小达不到心脏康复的效果,运动量过大又会增加心脏风险。其实设定运动强度最科学、可靠的方式根据心肺运动试验结果的目标心率范围进行运动。

什么是心肺运动试验呢?

心肺运动试验通过监测患者从安静状态到达最大负荷的运动状态的心肺情况,不但可以评估患者的运动耐力,而且可以评估心肺储备功能。是心脏康复评估系统中最重要的评估手段。

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精确的数据,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无氧阈。无氧阈指的就是我们运动到一定程度,心肺等器官提供的氧气不足以维持机体的有氧运动了,此时开始加入无氧代谢的转折点。用这个转折点附近的心率参与运动对于心血管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若暂无条件,我们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粗略制定运动方案。

1、「谈话试验」法:即运动时能完整的说话,但不能唱歌;倘若运动时气喘吁吁,交谈困难,表明运动强度过大,须适当降低。

2、静息心率法:运动靶心率 = 静息心率+(20-30)。比如病人运动前静息状态下心率为 75 次/分,运动时心率就建议(95-105)次/分。此办法可佩戴心率手表进行。

3、「自我感觉」法

①运动量不足:运动后无汗,无发热感,心率无变化或休息 2 分钟内恢复。

②运动量适当:运动后有微汗,轻松愉快;稍感乏力,休息后可消失,次日体力充沛。

③运动量过大:运动后大汗、胸闷气短;非常疲乏,休息后 15 分钟脉搏未恢复,次日周身乏力。

上述方法简单易行,但欠准确,因为不同病人的心功能及身体机能是不同的。如果您的体力较差,可以从低强度循序渐进。

运动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即需终止运动:

严重的呼吸困难

疼痛,胸网?或胸痛,手臂,下巴、颈部、肩部或背部有压迫感或疼痛

不常见的、极度疲劳 (应该在运动后 60 分钟内恢复正常。)

眩晕、昏厥前兆或晕厥

过度的心悸或心慌

关节或肌肉出现疼痛或疼痛加剧。​

运动频率及时间、运动总量 

每周安排 3-5 天、每次运动时间在 30-60 分钟(每周运动至少 150 分钟比较适合心脏病患者)

初次运动或做不到连续运动 30 分钟,可从 10 分钟开始,可分次累积,但单次运动尽量在 10 分钟以上。随后再从到 10-15 分钟开始,每次增加 1-5 分钟,循序渐进。

注意:确保安全,有氧运动之前热身和运动后的整理放松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切不可省!运动贵在坚持,让运动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一般 3 个月可有明显获益,短时间运动对于身体的获益会很快消失。

第一作者:成都京东方医院心内科罗铃

第二作者:成都京东方医院风湿免疫科潘琳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